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裡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淩。”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淩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卧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千仞”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字面含義
“千仞”由“千”(數量詞,表示極多)和“仞”(古代長度單位)組成。古時八尺為一仞,因此“千仞”字面可理解為極高的山或極深的淵。
引申意義
形容事物極其高大、險峻或氣勢雄偉,如“壁立千仞”常用來比喻人的志向高遠或品格的堅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典故,可參考《莊子》《淮南子》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千仞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高大,高聳”的意思。它是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千”字和“仞”字。
拆分部首:千(一丶)、仞(人冖)。
拆分筆畫:千(一畫)、仞(三畫)。
千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常用于描繪高聳之物,如高山、大廈等。
千仞的繁體字為“千﨓”。繁體字“﨓”在簡體字中已經不存在,因此常常使用簡化字“仞”來代替。
在古代寫法中,千仞的“千”字的下部分曾寫作“川”字,表示山勢連綿;“仞”字由“亼”和“人”組成,表示人物進入山勢高大之處。
1. 這座山上有一棟千仞高的古塔,十分壯觀。
2. 他潔白的長發高高束起,宛如一座千仞巍峨的雪山。
千仞大廈、千仞峰、千仞石、千仞高山等。
高聳、巍峨、險峻、磅礴。
低矮、平緩、岌岌可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