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碪的意思、斧碪的詳細解釋
斧碪的解釋
亦作“ 斧砧 ”。即斧锧。 宋 朱熹 《感事書懷十六韻》:“殘類隨煨燼,遺黎脫斧砧。” 清 顧炎武 《傳聞》詩之二:“廿載 吳橋 賊,於今伏斧碪。”參見“ 斧鑕 ”。
詞語分解
- 斧的解釋 斧 ǔ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斧子。斧頭。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斧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
- 碪的解釋 碪 ē 同“砧”。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斧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ǔ zhēn
- 含義:指古代刑具“斧锧”(又稱“斧質”),由斧頭和砧闆(鍖)組成,用于斬首刑罰。行刑時将人置于砧闆上,以斧砍之。
二、結構與用途
- 組成:“斧”為行刑的斧頭,“碪”(同“砧”)指墊在受刑人身下的木闆或金屬闆。
- 功能:常見于先秦至明清文獻中,多象征刑罰或戰争的殘酷性,如宋代朱熹詩句“遺黎脫斧砧”,清代顧炎武《傳聞》中“伏斧碪”等。
三、相關異寫與擴展
- 異體字:亦作“斧砧”“斧锧”,因“碪”“砧”“鍖”為通假或異體字,實際含義相同。
- 引申義:可代指罪名或嚴酷制裁,如《晏子春秋》中“斧鑕之罪”。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古漢語,現代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斧碪,古代漢字中的一個詞,含義是指斧子柄的一部分。下面給你提供相關的信息:
詞義:斧碪是指斧子柄的一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斤(jīn),石(shí)
筆畫數:斧(4畫),碪(14畫)
來源
《說文解字》中對斧碪的解釋是:"斧柄。從斤,耋省聲"。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斧碪的來源是從斧子的柄部演化而來的。
繁體
斧碪的繁體字為斧碪(fǔ zhēn)。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是指斧碪的寫法,可以通過查閱古代文獻和碑刻得知。
例句
1. 他拿着斧碪準備去劈柴。
2. 這把斧子的斧碪部分已經破裂了。
組詞
與斧碪相關的組詞有:斧柄(fǔ bǐng)、斧頭(fǔ tóu)、斧戟(fǔ jǐ)等。
近義詞
與斧碪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斧柄、斧杈等。
反義詞
與斧碪意思相反的詞彙是:斧鋒(fǔ fēng)、斧頭(fǔ tóu)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