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詐僞之臣。 漢 桓寬 《鹽鐵論·論诽》:“未見君子,不知僞臣。”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僞臣虛稱者,殆也。”
(2).非法政權的臣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中:“卿平 蕭銑 ,諸将皆欲籍僞臣家以賞士卒,卿獨不從,以為 蒯通 不戮於 漢 。”
“僞臣”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詐僞之臣
指奸詐虛僞、表裡不一的臣子。這類臣子表面上忠誠,實則心懷不軌,常通過欺騙手段謀取私利。例如:
非法政權的臣子
指不被正統政權認可的臣僚,常見于割據政權或篡位者建立的朝廷。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鹽鐵論》《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等文獻。
僞臣是指在官位上雖然表面效忠于君主,但其實心懷叵測,行為不忠誠的人。
僞字由「亻」(人)和「為」(興辦、擔任)組成,部首是「亻」,總共有6畫。
臣字由「臣」和「卞」組成,部首是「臣」,總共有7畫。
「僞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臣子作為君主的下屬,應當忠誠地侍奉國家和君主。然而,有些人雖然官位高升,但從心底裡并不忠誠于君主,心懷私利,甚至可能勾結他人從事叛逆行為。因此,這類人被稱為「僞臣」,以表明他們背離了忠誠的本質。
僞臣的繁體字為「僞臣」。
在古代漢字中,「僞臣」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僞裝成忠誠的臣子,卻在背後謀劃篡奪王位。
2. 這位官員口稱效忠國家,實則是個僞臣。
1. 僞善:虛假、假裝高尚的行為。
2. 僞裝:僞造、假冒他人的樣子。
3. 僞造:制作或仿制虛假的、僞劣的物品。
1. 妄臣:與僞臣相似,指背離忠誠的官員。
2. 假臣:也是指心懷叵測的官員,不忠誠于君主。
忠臣:指對君主忠誠,盡職盡責的臣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