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人之徒的意思、聖人之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人之徒的解釋

聖人的門徒。多指傳 孔子 之道者。《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 楊 墨 者,聖人之徒也。” 趙岐 注:“徒,黨也。”亦省稱“ 聖徒 ”。 明 李東陽 《金陵問》詩:“ 程夫子 ,真聖徒。”按,指 程明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人之徒”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聖人的門徒或追隨者,尤其特指傳承孔子思想的儒家學者。該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以“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強調維護儒家道統的立場,将批判楊朱、墨家學說的人視為儒家正統繼承者。


二、詞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1. 學術傳承:多用于形容儒家學派内部的思想繼承關系,如明代李東陽稱程颢(程明道)為“聖徒”。
  2. 道德推崇:可引申為對品德高尚者的追隨,如提到該詞可用于表達“學習偉大人物行為和品德”的語境。
  3. 學派立場:曆史上常被用于學派論戰中,如孟子以此詞标榜儒家正統性,反對其他學派思想。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如《孟子》原文或李東陽詩作),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标注的出處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人之徒:一個崇高的稱號

《聖人之徒》這個詞源自中國文化,它是對某個人的一種崇高贊譽,意指這個人是聖人的弟子或追隨者。當一個人被稱為聖人之徒時,意味着他具備着高尚的品質、智慧以及對道德準則的極度堅守。

該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分别是“入”、“又”和“人”。其中,“入”表示進入、投身于某種境界;“又”則表示重複、反複,用來強調這個人是真正繼承了聖人的思想和教誨;而“人”則表示一個人的意義。在該詞的構造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在追隨聖人、接受聖人教誨後,對自身品質和智慧的不斷修煉。

《聖人之徒》這個詞源較為古老,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至今仍在中國文化中廣泛使用。據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孔子及其弟子記錄的言行錄,其中專門對聖人之徒進行了解釋和贊美。

盡管現代漢字一般使用簡體字,但《聖人之徒》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依然被廣泛使用。繁體字的寫法為「聖人之徒」,在台灣、香港等地區仍然保留着使用繁體字的習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聖人之徒》這個詞可以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漢代,可以寫作「聖人之徒」。在這種古代寫法中,字形更為古樸和簡潔,凸顯了記述的古典之美。

以下是一些關于《聖人之徒》的例句:

  1. 他一直被尊稱為聖人之徒,因為他不僅承襲了聖人的智慧,還将其傳承下去。
  2. 聖人之徒應當以高尚的品行來影響他人,以推動社會的進步。
  3. 成為聖人之徒需要不斷修煉自己,追求無私和真理。

與《聖人之徒》相關的詞彙有:聖人、弟子、追隨者、信徒、門徒等。

與《聖人之徒》相反的詞彙有:俗人、凡人、低人、惡徒等。

綜上所述,《聖人之徒》這個詞代表了對一個人高尚品質和智慧的極度贊美,同時也強調了對道德準則的堅守和修煉。它在中國文化中的使用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一個人為聖人所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認可和贊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