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裳的意思、公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裳的解釋

猶公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天武官十餘人,簇擁扶策,唱曰:‘看駕頭!’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珠絡毬杖,乘馬聽喚。”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本朝雜記下》:“《呂氏童蒙訓》:‘ 仲車 一日因具公裳見貴官,因思曰:見貴官尚具公裳,豈有朝夕見母而不具公裳者乎?遂晨夕具公裳揖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裳”是古代漢語詞彙,指官員在正式場合穿着的公服,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義與構成

二、引申用法

該詞可引申為“忙于公務而無暇顧及私事”的狀态。例如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提到,官員因公務需穿公裳見貴官,進而反思是否應同樣莊重對待母親,體現公私分明的觀念。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官員着裝規範,如《呂氏童蒙訓》記載官員晨夕穿公裳向母親行禮,強調禮儀的嚴謹性。
  2. 成語化表達:現代可用于形容公務繁忙的狀态,如“身披公裳,心系國事”。

四、相關詞彙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東京夢華錄》《苕溪漁隱叢話》等宋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裳》的意思

《公裳》一詞意指“公家所賜的衣裳”,也可以引申為“官服、公服”。它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正式禮服,隻有貴族或高級官員有資格穿着。

《公裳》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裳》的首部是“衤”(衣),沒有其他部首。它共有10筆。

《公裳》的來源

《公裳》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是由“公”和“裳”兩個字組成。公指的是“公家、朝廷、官府”,而裳則是指“裳衣、袍服”。兩字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官府所賜的袍服。

《公裳》的繁體

《公裳》的繁體字為「公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公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公裳」,與現代寫法相同。

《公裳》的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官員後,第一次穿上了華麗的《公裳》。

2. 皇帝的《公裳》是由最優質的絲綢制成的。

3. 在古代,穿上《公裳》象征着地位的提升。

《公裳》的組詞

1. 官公裳

2. 衫公裳

3. 朝公裳

《公裳》的近義詞

1. 官服

2. 朝服

3. 公服

《公裳》的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