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牢關的意思、百牢關的詳細解釋
百牢關的解釋
古關名。 隋 置,原名 白馬關 ,後改。在今 陝西省 勉縣 西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一:“ 白帝 高為 三峽 鎮, 瞿唐 險過 百牢關 。” 唐 李商隱 《餞席重送從叔餘之梓州》詩:“ 武關 猶悵望,何況 百牢關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 百牢關 在州西南, 隋 開皇 中置,以 蜀 路險,號曰 百牢 也。或曰,其地有 百牢谷 ,因名。”亦省作“ 百牢 ”。 唐 鄭馀慶 《和黃門相公诏還題石門洞》:“地分 三蜀 限,關志 百牢 名。”
詞語分解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百牢關是中國古代重要關隘,其含義和曆史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百牢關是隋朝設置的軍事關隘,原名白馬關,後更名為百牢關,位于今陝西省勉縣西南部。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因關隘所在地名為“百牢谷”得名;另一說與古代祭祀禮儀“百牢”(指大量牲畜祭品)相關,但後者缺乏直接關聯證據。
二、地理位置與變遷
- 初置位置:隋至初唐時期,百牢關位于西縣(今陝西勉縣)西南三十步,即浕水與漢水交彙處以東。
- 唐代遷移:開元天寶年間,關址移至三泉縣(今四川廣元境内)西南四十裡的嘉陵江畔,成為金牛道上的重要關隘。
- 戰略地位:地處秦蜀交彙地帶,是漢中通往四川的門戶,以地勢險峻著稱,杜甫曾形容“瞿唐險過百牢關”。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 軍事作用: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部将張郃曾在此對峙,凸顯其軍事價值。
- 文學意象:唐代詩人杜甫、李商隱、白居易等多次在詩中提及百牢關,如“武關猶怅望,何況百牢關”(李商隱),借關隘之險抒懷。
- 交通功能:作為金牛道(連通漢中與四川的古道)的關鍵節點,承擔着商貿與文化交流職能。
四、名稱争議與考據
曆代文獻對百牢關位置的記載存在差異,如《元和郡縣圖志》與《輿地紀勝》所述方位不同,現代學者結合地理變遷考證其遷移過程。
百牢關不僅是古代軍事要塞,更是秦蜀交通史上的重要地标,其名稱、位置與功能隨曆史演變而豐富,兼具戰略與人文價值。如需更詳細史料,可參考《讀史方輿紀要》或地方志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牢關》這個詞是指關押百名重刑犯的監獄。接下來是對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百牢關》的拆分部首是百(bǎi)和牢(láo),分别表示“一百”和“監牢”。其中,百的筆畫數是6,牢的筆畫數是7。
來源: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用于描述關押一百名重刑犯的監獄。
繁體:
《百牢關》的繁體字為《百牢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百牢關》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這個監獄是一個高度保密的《百牢關》。
2. 他們将那些罪犯轉移到了一座新建的《百牢關》。
組詞:
與《百牢關》相關的組詞有:百人牢、牢犯、關押、監獄等。
近義詞:
與《百牢關》近義的詞語有:百人監、百犯監等。
反義詞:
與《百牢關》反義的詞語有:百禁關、百囚關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