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駱的意思、盧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駱的解釋

初 唐 四傑中 盧照鄰 、 駱賓王 的并稱。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既而淳氣益漓,駢麗乃作,濫觴于 齊 梁 ,猖狂于 盧 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盧駱"是漢語中對唐代著名詩人盧照鄰與駱賓王二人的合稱,屬于文學史專有名詞,特指初唐時期以詩文革新聞名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中的兩位代表人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盧駱

讀音:Lú Luò

詞性:名詞(專有名詞)

釋義:指唐代詩人盧照鄰與駱賓王的并稱,二人同屬"初唐四傑",以革新齊梁浮豔詩風、推動唐詩格律化與題材拓展而著稱。


二、文學史地位與貢獻

  1. 革新詩風

    盧照鄰與駱賓王反對六朝绮靡文風,倡導"骨氣端翔,音情頓挫"的創作理念。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駱賓王的《帝京篇》以宏大意象與批判精神,開創了唐代長篇歌行的新格局。

  2. 并稱背景

    二人因文學主張相近、創作成就突出,自唐代起被并稱為"盧駱"。明代胡應麟在《詩薮》中評:"盧駱歌行,冠絕初唐",奠定了其并稱的文學史基礎。


三、代表作品與風格


四、學術研究參考

  1. 權威辭書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盧駱"詞條明确其指代關系,并引用《舊唐書·文苑傳》對二人文學地位的記載。

  2. 文學史著作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指出,盧駱的七言歌行"突破宮體詩藩籬,為盛唐詩歌高峰奠定基礎";王水照《唐代文學史》詳述二人對五言律詩定型的關鍵作用。


五、文化影響

"盧駱"并稱不僅标志初唐文學轉型,更成為後世評價文人并駕齊驅的典故。如清代宋琬詩雲:"盧駱風流子建才",喻指才華相當的文壇雙璧。


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胡應麟《詩薮》(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王水照《唐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5. 莫砺鋒《唐宋詩歌論集》(鳳凰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盧駱”是初唐文學家盧照鄰與駱賓王的并稱,二人同為“初唐四傑”成員。該稱謂最早見于明代張居正的《翰林院讀書說》,文中提到“猖狂于盧駱”,指代他們在文學創作上的風格影響。

具體解釋:

  1. 人物身份
    盧照鄰(約636-689)與駱賓王(約619-687)是初唐時期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并稱“初唐四傑”。他們突破了齊梁宮體詩的浮豔文風,推動了唐代詩歌的革新。

  2. 文學特點
    兩人以骈文見長,作品注重辭藻與對仗,尤以長篇歌行體著稱。例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駱賓王的《帝京篇》均以宏大氣勢和批判精神聞名。

  3. 曆史評價
    張居正用“猖狂于盧駱”形容其文風的奔放不羁,側面反映了他們對唐代文學轉型的推動作用。這一并稱也體現了後世對其文學史地位的認可。

如需進一步了解“初唐四傑”的整體成就,可參考相關文學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淺扒兒手百弄版籍步禱怖恐常産撐竿跳高晨光熹微宸京傳國玺川靈大車待臈道說怛傷墊被玷累地梨都門放誕不拘黃花女化錢笏床禍首奸不厮瞞,俏不厮欺簡緩賤氣假天假地輯刊景明祭田擠匝具造據争六部兵流生莅政稆麥密觇模放旁睨清道求通屈宋讪罵舍賓聲淚俱下牲饩神睿失學霜心爽迅水量焘育晚節瓦人委決五音六律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