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陰陽兩氣互相激蕩。《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指陰陽二氣互相沖擊而産生的中和之氣。 晉 支遁 《詠懷》之四:“曖曖煩情故,零零沖氣新。” 明 唐順之 《書河圖洛書》:“沖氣也者,所謂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者也。”
五行之氣相沖克者互為“衝氣”。《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凡貌傷者病木氣,木氣病則金沴之。衝氣相通也。”參見“ 衝剋 ”。
“沖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陰陽交互之氣
源自道家思想,指陰陽二氣相互激蕩、調狀态。如《老子》中提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意為萬物承載陰陽二氣,通過“沖氣”達到和諧。
中和之氣
晉代支遁在《詠懷》中稱“零零沖氣新”,明代唐順之也提到“沖氣”是人類受天地中和之氣而生的本源。
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相沖相克的氣。如《漢書·五行志》提到“木氣病則金沴之,沖氣相通也”,說明五行之氣通過相克達到動态平衡。
在合肥方言中,“沖氣”表示對外表的贊歎,屬口語化表達。
總結
“沖氣”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哲學,既包含道家陰陽調理論,也涉及五行生克的規律,現代方言中則衍生出特殊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老子》或漢代典籍原文。
《沖氣》是一個常用詞彙,它表示人或物體因為内部力量的迸發而呈現出強大的能量或力量。
《沖氣》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冫”是冰的部首,“氣”是氣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0劃。
《沖氣》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一首詩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衝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發展。在古代漢字中,「沖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思都保持一緻。
1. 他散發出一股沖氣,令人不寒而栗。
2. 這座建築給人一種沖氣十足的感覺。
組詞:沖動、沖激、沖破。
近義詞:磅礴、澎湃、雄渾。
反義詞:羸弱、無力、低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