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动不动的意思、动不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动不动的解释

[be apt to;frequently;always;easily] 比喻某种现象频繁发生(常含厌烦意),一般跟“就”连用

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水浒传》

详细解释

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行动。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 房玄龄 、 徐茂公 真老儍,动不动将人骂。”《西游记》第七六回:“只恨他动不动分行李散火。”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那里整天整夜的拥挤着的人马车辆,动不动就会碰伤了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动不动”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性短语,主要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频繁发生或极易被触发”,常带有说话者的主观负面评价。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解释:

  1. 词性及核心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动不动”表示“极容易做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多用于口语场景,且“常跟‘就’连用”。例如:“他动不动就摔门而去”“老人关节痛,动不动就腿脚发麻”。

  2. 语法结构特征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分析其语法特征为:“作状语修饰动词短语,通过‘动不动就...’的固定结构,强调行为发生的随意性与高频性”。如例句“她动不动抹眼泪”中,“抹眼泪”的行为被强化为频繁且缺乏必要理由。

  3. 语用色彩辨析

    《汉语大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多含责备、不满或担忧的意味”。对比近义词“经常”仅陈述客观频率,“动不动”则隐含说话者对行为过度性的负面态度,例如“这孩子动不动逃学”包含明显的批评语气。

  4. 历时语义演变

    据《汉语语源大辞典》考证,该短语源于宋代口语“动”,本义为“稍有动作就引发结果”,明清时期固化出“表示行为轻易发生”的副词用法,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动不动就哭”已呈现与现代一致的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动不动”是一个汉语副词,通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表示某种行为或现象频繁发生,且常带有说话者的不满或厌烦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很容易发生,且常与“就”连用,强调频繁性。例如:“他动不动就发脾气”。

  2. 情感色彩
    多用于表达负面情绪,如抱怨、批评或无奈。例如《水浒传》中“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暗含对频繁体罚的不满。

  3. 语法特点

    • 结构固定,不可拆分(如不能说“动一动不”)。
    • 后接动词短语或描述性内容,如“动不动感冒”“动不动加班”。
  4. 历史用例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元杂剧《小尉迟》中“动不动将人骂”,现代作家老舍也曾在《四世同堂》中引用。

  5. 近义辨析
    与“常常”“经常”相比,“动不动”更强调非必要的频繁性和主观负面评价。例如“他常常锻炼”是中性描述,而“他动不动就请假”带有批评意味。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参考《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傲然挺立白兰白文保勘避宠炳文博贯骋迹从中作梗颠头簸脑调九鼎牒用豆莫娄杜门絶迹鄂都鹅罽藩盾吠形分荆宫房欢腾魂精靃靡火神虎啸风驰讲家结不解缘嗟味近嵗粮食作物连舆接席履霜漫味梅花落鸣絃抹搭褭褭屏藩髯戟绒绳软温温三何商务印书馆圣父圣鉴社钱释念叔公睡语跳攻土壤水外鹜外象弯路伪夫温席扇枕踒垫无籍乡霸详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