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魚的意思、鳌魚的詳細解釋
鳌魚的解釋
亦作“鰲魚”。鳌的俗稱。《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鰲魚脫卻金鈎去,擺尾搖頭再不回。” 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旱船》:“無邊陸海吾何懼,穩坐鼇魚背上看。”
詞語分解
- 鳌的解釋 鳌 (螯) á 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鼈。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魚的解釋 魚 (魚) ú 脊椎動物的一類,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鱗和鳍,用鰓呼吸,冷血:魚蝦。魚蟲。魚網。魚躍。魚貫(像魚遊一樣先後相續)。魚雁(書信,信息)。魚米鄉。魚尾紋。魚目混珠。魚質龍文(喻虛有其表)。 姓
網絡擴展解釋
鳌魚(áo y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異生物,其含義和形象在不同文獻中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鳌的俗稱
指神話中能負山載海的大型龜類生物,常見于傳說描述,如《京本通俗小說》提到“鳌魚脫卻金鈎去,擺尾搖頭再不回”。
-
象征巨大與力量
常被用來比喻龐大物體或非凡力量,如“整備窩弓射猛虎,安排香餌釣鳌魚”(《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
二、神話形象與傳說
-
鯉魚化鳌的起源
據民間傳說,金銀色鯉魚試圖躍過龍門化為龍,但因偷吞龍珠未能完全化龍,最終變成龍頭魚身的鳌魚。雄性為金鱗葫蘆尾,雌性為銀鱗芙蓉尾。
-
鎮水與祥瑞象征
鳌魚在神話中常被視為鎮水神獸,部分傳說将其與龍九子之一的“螭吻”關聯,寓意守護水域安甯。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
詩詞中的意象
清代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旱船》以“穩坐鳌魚背上看”形容旱船表演的壯觀,借鳌魚之巨展現場景宏大。
-
通俗小說與典故
《封神演義》描述截教仙人烏雲仙化作金須鳌魚,被童子騎往西方極樂,暗喻脫俗超然。
四、生物學與誤讀
部分現代資料将鳌魚歸類為鯉科魚類,但此說法缺乏科學依據,更多是古代文獻的通俗化解讀。需注意區分神話形象與真實生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神話細節或文學典故,可參考《京本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鳌魚:
鳌魚(áo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大型海洋魚類,也稱為鳌龍、海鳄。下面我來為您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和古時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鳌魚是由“魚”和“敖”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鳌”的部首是“魚”,它包含了11個筆畫;“魚”的部首是“無”,它包含了4個筆畫。
2. 來源:
鳌魚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它就是指大海裡的一種大魚。在後來的典籍中,鳌魚也被用來形容一些形狀龐大雄壯的東西。
3. 繁體:
鳌魚的繁體字為「鰲魚」。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鳌魚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字形中間間隔的位置比較寬闊,有時也會用一根橫線連接兩個部首。
5. 例句:
- 深海中的鳌魚體型巨大,十分壯觀。
- 鳌魚的軀體寬闊而強壯,適應了海洋環境。
6. 組詞:
鳌魚作為一個詞語,目前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7. 近義詞:
鳌龍、海鳄。
8. 反義詞:
小魚、細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