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獸符的意思、銅獸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獸符的解釋

即銅虎符。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諱,改“虎”為“獸”。《隋書·高祖紀下》:“冬十月丁未,頒銅獸符於驃騎、車騎府。”《通典·職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晉 宋 之制……諸公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 銅獸 ”。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謝讨黃少卿賊表》:“靈旗斜指,銅獸俯臨。”參見“ 銅虎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獸符是中國古代用于調兵遣将的憑證信物,其核心特征為銅鑄獸形、分左右兩半,需合符方能生效。以下從形制、功能及曆史背景三方面詳釋:


一、形制與結構

  1. 材質與造型

    以青銅鑄造,常見為虎形(故稱“虎符”),亦有龍、麟等瑞獸形态。符身刻銘文,背部有榫卯結構,腹部中分為二,剖面凹凸咬合嚴密,仿制極難。

    來源:《中國軍事制度史·符節卷》

  2. 分執制度

    右符由君主保管,左符授予統兵将領。調兵時,使者持右符至軍營,與将領左符相合,驗證無誤方可發兵。

    來源:《史記·文帝本紀》集解引應劭注


二、功能與使用規範

  1. 軍事調度憑證

    專用于軍隊調動,防止将領擅權。如漢代規定:“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虎符”(《漢舊儀》)。

    來源:《秦漢軍制研究》第三章

  2. 合符驗真機制

    符身銘文包含鑄造時間、用途及編號,左右符銘文完全一緻。合符時需核對字形、尺寸及榫卯契合度,三重防僞。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古代符節制度考》


三、曆史演變與典例


四、文化象征意義

銅獸符不僅是實用器物,更成為中央集權與軍事威信的象征。如《周禮》載“牙璋以起軍旅”,後世文學常以“虎符”代指兵權(如李白“授钺虎符開”)。其分合機制亦衍生“符合”“符契”等漢語詞彙。

來源:《周禮·春官·典瑞》;《漢語大詞典》“符”字條


注:因現存古籍原貌影像及權威數據庫訪問受限,部分文獻來源未提供鍊接,讀者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周禮》及文物出版社《中國符節圖錄》核查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銅獸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軍事或行政信物,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定義與曆史來源

銅獸符即“銅虎符”,因唐代避諱制度而改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為李虎,為避其名諱,官方将“虎”改為“獸”,故稱“銅獸符”。它是古代調兵或官員身份憑證,通常分為兩半,朝廷與将領各持一半,合符方可生效。

2.形制與功能

3.文化延伸

4.與“銅虎符”的關系

二者實為同一物,僅因避諱改字。漢代至隋代多稱“虎符”,唐代文獻則普遍改用“獸符”。

總結

銅獸符是古代權力與軍事體系的象征,其名稱演變體現了曆史制度與文化習俗的交織。如需進一步了解形制或具體使用案例,可參考《隋書》《通典》等典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拔腿被褥嬖寵攙扶承天城下之辱饬農除差楚居春膏摧眉折腰刀兵電工滴骨親的盧惰孏奉玄工作量歸理華表鶴歡設家藏講釋傑迹節水金珀急響看不起空轉刲刺老饕例貢陸船苗木齧折平泛起轎情懷瑞聖奴少小無猜蛇蟊失歡施耐庵誓書鐵券獸脊手眼通天倏而說實話司的克松篁倘若韬瑜頽然托賞土長蕪累黠棍下禮小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