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贈的意思、頒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贈的解釋

[confer] 授予,尤指在公開典禮中授予(如學位或貴族的稱號)

詳細解釋

猶頒賜。 沙汀 《在其香居茶館裡》:“而在三年以前,他的大門上已經有了一道縣長頒贈的匾額:盡瘁桑梓。”《語文學習》1991年第3期:“在 宋 代,‘翰林學士知制诰’是三品官,宰相二品,一品幾乎沒有頒贈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贈是一個由"頒"與"贈"構成的複合動詞,在漢語詞典中具有明确的官方授予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第56頁将其定義為"官方或機構以正式儀式授予物品、榮譽",強調其莊重性與程式規範性。該詞可拆解為:"頒"指自上而下的官方授予行為,如《周禮》中"頒官職"的用法;"贈"則特指無償給予,二字組合後形成具有法定效力的授予概念。

從詞性特征來看,《漢語大詞典》第六卷第312頁指出該詞屬于及物動詞,必須搭配具體受贈對象,常見用法如"頒贈勳章""頒贈證書"。其使用場景具有特定限制,主要出現在政府表彰、學術授銜、文化機構授予榮譽稱號等正式場合,與普通"贈送"存在儀式規格差異。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在"頒贈"詞條中特别強調其法定效力,指出該行為往往伴隨文書認證程式。例如國家元首頒贈勳章需通過總統令公告,學術機構頒贈榮譽學位須經校務會議決議,這些法定程式使"頒贈"區别于日常社交中的饋贈行為。

在語義演變方面,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官制文書,《宋史·職官志》記載"凡頒贈诰命,皆用寶玺",最初專指帝王賞賜。明清時期擴展至科舉功名授予,現代漢語中進一步泛化為各類法定授予行為。這種曆時演變體現了漢語複合詞在保持核心語義的同時,適應社會制度變遷的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頒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bān zèng,指通過正式儀式或官方途徑授予榮譽、獎勵或禮物,強調莊重性和權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使用場景

  1. 官方榮譽:如政府頒贈勳章、獎狀(例:香港政府頒贈金紫荊星章);
  2. 學術領域:學校頒贈學位或榮譽稱號(例:宋代“翰林學士知制诰”為三品官銜);
  3. 機構表彰:企業或組織頒贈紀念品、證書(例:袁世凱頒贈“敬教勸學”匾額);
  4. 國際場合:如諾貝爾獎的頒贈儀式。

例句參考

  1. 縣長頒贈匾額“盡瘁桑梓”以表彰貢獻(來源沙汀作品);
  2. 愛護動物協會頒贈獎章給保護動物的人士;
  3. 韓國總統金大中赴奧斯陸頒贈諾貝爾和平獎。

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具體用法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邦祯悲涼碧濑不期而同不死樹長桑翁朝次趁試垂燿醇茂齼夏從恣登賢颠委彫瘵兜搭鬥富蠹胥芳罇扶匡各有所好乖覺賈馬許鄭故弄玄虛绲殽海風毫不在乎好吹牛蚝油嘩啦黃驢駕曹夾辂堅額健舌嬌豔浃堂金龠居安思危舉正胯夫拉關系嶺隘臨軍對壘露曉陸詟水栗賣萌明晤女事前矩輕炮請期嶔巇驅霆策電市渚霜袍歲旦同心敵忾味美思侮文邪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