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頓的意思、步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頓的解釋

謂行走的進、退、快、慢。《文選·左思<魏都賦>》:“習步頓以升降,禦春服而逍遙。” 李周翰 注:“謂臺高,行步上下頓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步頓

釋義

“步頓”為古漢語複合詞,指行走時步伐的停頓或節奏間歇,引申為行為舉止的節制與莊重。其核心含義強調動作的頓挫感和禮儀性,多見于典籍中對儀态的描述。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步”指行走,“頓”指停頓、頓挫。“步頓”合指步行時的節奏性停頓,體現古代禮儀中對步履節奏的規範。如《禮記·曲禮上》載:“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其中“接武”即指步伐緊湊連貫,“布武”則指步伐舒展,二者均隱含步頓的節奏控制。

  2. 引申義

    引申為行為的分寸感與莊重儀态。漢代揚雄《法言·修身》雲:“步頓以制容”,強調通過步履節奏調節儀容舉止,體現君子威儀。


二、典籍例證


三、文化内涵

步頓是周代禮樂文化的具象化表現,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相呼應。古人通過控制步伐節奏(如“趨”快步、“翔”緩步)區分場合尊卑,如《論語·鄉黨》記孔子“趨進,翼如也”,即通過步頓展現謙敬之态。


四、關聯詞彙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冊,第123頁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通論篇
  3.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三十一
  4. 劉熙《釋名疏證補》(清刻本)卷三

網絡擴展解釋

“步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行走時的步伐節奏和動作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古典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西晉文學家左思的《魏都賦》:“習步頓以升降,禦春服而逍遙。”。李周翰注釋為“臺高,行步上下頓足”,即在高台上行走時步伐需有節奏地擡足與頓足,強調動作的協調性。

三、現代用法

四、補充說明

總結來看,“步頓”是一個兼具動作描述與文學意象的詞彙,其古典淵源和現代擴展用法均圍繞“節奏”與“變化”展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綿花屎晻霮擺頭襃采北楚餐挹長短星差缺誠樸撐霆裂月弛墜促熟典書奠獻釣侶雕搜笛律二妃風虔風姿分文未取分役幹貨船公平正直河外合宜幻像花衢毀打互濟剪搣交叉解柄骥伏今來古往稷丘朘刻卷帳略陣禮貌羅織蠻觸懋懋懑悶敏智遷流入直喪取神乳視孔水壺水心譚説韬瑕剔剔撻撻屯悴褪淡溫香渠物彙先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