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貌。《逸周書·祭公》:“王若曰:‘祖 祭公 次予小子,虔虔在位。昊天疾威,予多時溥愆。’”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禹廟文》:“身勞五嶽,形疲九州,呱呱弗顧,虔虔是欽。” 明 劉基 《甘露頌》:“寅畏天命,翼翼虔虔。”
虔虔(qián qi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莊重色彩的疊音詞,主要表示恭敬、虔誠的狀态,常見于書面語及古典文獻。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恭敬謹慎貌
形容态度莊重而敬畏,多用于描述對神靈、祖先或尊長時的謙恭姿态。
例:《詩經·商頌·長發》"上帝是祗",漢代鄭玄箋注:"故天命之以天下,使敬虔于天。"(此處"虔"含虔敬之義,疊用更顯肅穆)
來源:《毛詩正義》卷二十(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虔誠專注
強調内心對信仰或信念的專注與熱忱,常見于宗教語境。
例:唐代柳宗元《箕子碑》:"忠厚之德,虔虔以嗣。"
來源:《柳宗元集》卷五(中華書局1979年版)
語源:
單字"虔"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虎行貌",引申為"敬畏"(段玉裁注:"虔,敬也")。疊用後強化恭敬的持續性狀态。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虍部》(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古今用法差異: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年版)
《漢語大詞典》
"虔虔:恭敬貌。"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一卷,第1513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虔:恭敬。如:虔誠|虔心。"(注:雖未直接收錄"虔虔",但疊用符合構詞規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杜預注:"虔、劉皆殺也")
→ 此處"虔"為引申義,可見詞義的曆史演變。
來源: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
宋代蘇轼《宸奎閣碑》:"巍巍仁聖,體複虔虔。"
→ 形容帝王對佛法的虔誠态度。
來源:《蘇轼文集》卷十七(中華書局1986年版)
在當代語言中,"虔虔"的使用趨于書面化,常見于:
"虔虔"以疊詞形式深化"虔"的語義,承載華夏禮敬文化内核,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古典注疏、字書及經典用例綜合考辨。
“虔虔”是一個疊詞形式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為恭敬、虔誠的樣子,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恭敬貌
形容态度莊重、敬畏,多用于描述對神明、祖先或重要事物的尊崇。
例:南朝宋·謝惠連《祭禹廟文》:“呱呱弗顧,虔虔是欽。”
虔誠信仰
強調内心對宗教或信念的誠摯與敬畏。
例:宋·王禹偁《藉田賦》:“萬國歡心而怿怿,百官供職以虔虔。”
引申為勤勉盡責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示對職責的嚴肅态度。
例:《逸周書·祭公》:“虔虔在位,昊天疾威。”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骜嚣熬刑飽饫賓薦戳刺感跌千金睇視地震帶凍液伐性風禽凫車撫式高駕告麻冠婚關系說軲轳車衡柄和樸河潤宏猷齁喘桦煙家範交絶赍盜食結了鳥進門彩踡跽窟籠兩石弓憐養躏蹙厲妖律體沒深沒淺媚竈齧食偏酷劈然攘擇肉餡商算山鹧折句勝負兵家之常折獄市道筍乾帖括童幡吐飯成蜂外辦刓弛王封僞金錢文公紅襄事惜寸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