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碓的意思、電碓的詳細解釋
電碓的解釋
利用電力舂米谷的設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農場、林圃、花囿、果園、電碓、石廠、礦場徧於高山絶島間。”
詞語分解
- 電的解釋 電 (電) à 物理學現象,可通過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獲得的一種能,用以使燈發光、機械轉動等:電力。電能。電熱。電台。 陰雨天,空中雲層放電時發出的光:閃電。雷電。 指電報:通電。賀電。 指打電報:電邀
- 碓的解釋 碓 ì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電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1.基本定義
電碓指利用電力驅動的舂米設備,通過電力替代傳統人力或水力,實現谷物脫殼或粉碎的功能。這一概念體現了近代工業技術對傳統農具的改良。
2.結構與功能
- “碓”的原始形态:傳統碓由木石制成,包含支架、杠杆和石錘,通過腳踏或水力驅動,用于舂米。
- “電”的改進:電力取代傳統動力,提升效率和自動化程度,適用于規模化生産。
3.曆史與文獻引用
電碓在康有為的《大同書》中被提及,描述為工業化農場中的設備之一,反映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電力技術對農業的影響。
4.語言構成
- “電”:指電力,強調動力來源的現代化。
- “碓”:本義為舂米工具,引申為谷物加工設備。
5.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稻谷脫殼、粉碎等初加工環節,常見于早期電力普及後的農村或工業區。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典釋義、曆史文獻及漢字解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傳統農具演變或電力技術史,可參考《大同書》及相關農業機械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電碓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農具,用于研磨谷物。下面我來為你詳細解釋電碓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電碓(diàn duó)的意思是用水力或電動力驅動的碓磨,主要用來研磨米、麥等谷物。它是舊時代農民們研磨谷物的一種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電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電和碓。部首電(diàn)表示與電力有關;部首碓(duì)則是表示研磨工具。電(3畫)和碓(12畫)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電碓一詞最早出現在古籍《周禮·樂器》中,描述了古代民間的農耕活動。在當時,農民們通過使用水力或其他動力來驅動碓磨,從而研磨谷物。
繁體:電碓的繁體字為電碓。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電碓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在字形上稍有差異。
例句:農村中的許多老房子内都還保留着傳統的電碓,用來研磨糧食。
組詞:電動碓、碓磨、電磨碓。
近義詞:碓磨、水碓、谷物研磨器。
反義詞:手搏磨、人力碓、人工研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