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遽的意思、淩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遽的解釋

(1).戰栗恐懼。《漢書·揚雄傳上》:“三軍芒然,窮冘閼與,亶觀夫栗禽之紲隃,犀兕之抵觸,熊羆之挐攫,虎豹之淩遽。” 顔師古 注:“淩,戰栗也;遽,惶也。”

(2).迅速;急促。《文選·顔延之<應诏觀北湖田收>詩》:“疲弱謝淩遽,取累非纆牽。” 李善 注:“淩遽,捷速貌。”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曩感子殷勤,以淩遽不獲訂再晤,今幾入虎口得脫,重晤子,真天幸也。”


淩遽:快速。《文選·顔延之<應诏觀北湖田收>詩》:“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疲弱謝淩遽,取累非纆牽。”淩,一本作“ 淩 ”。 李善 注:“言己才疲弱而謝急遽。” 劉良 注:“淩遽,捷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遽”為漢語古語詞,今作“陵遽”,指驚慌失措、倉皇急迫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如《宋書·劉勔傳》載:“虜既南渡,百姓陵遽奔散”,描述戰亂中民衆慌亂逃亡的情景。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1. 心理層面的慌亂

    指因突發變故或壓力導緻的内心驚恐,如《南齊書·王融傳》稱“内外陵遽”,突顯局勢突變時群體性的不安心态。

  2. 行動層面的急促

    強調行為上的倉促性,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遽”為“傳車驿馬之急行”,引申為急迫動作。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文本,例如《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卷第1472頁明确标注“陵遽”為古漢語複合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義。在古籍研究中,該詞常與“驚惶”“倉促”等詞形成互文關系,學者需參考《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修訂版)等工具書辨析其細微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淩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戰栗恐懼
    指因驚慌或恐懼而顫抖。例如《漢書·揚雄傳上》中“虎豹之淩遽”,顔師古注:“淩,戰栗也;遽,惶也”。該義項強調心理狀态的緊張與不安。

  2. 迅速;急促
    形容動作或狀态快速、急迫。如《文選·顔延之〈應诏觀北湖田收〉詩》中“疲弱謝淩遽”,李善注“淩遽,捷速貌”。清代冒襄《影梅庵憶語》中“淩遽不獲訂再晤”亦取此義。

二、引證與用例

三、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将“淩遽”解釋為“快速”,實為第二義項的延伸,無需單獨歸類。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文選》等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闆煙拔親筆據必然不望彩索巢居穴處車宮撤棄赤蛇出紅差打鬨單絺東兵鬥鬨讀山海經杜十娘二兇反綁煩聒樊然妃耦宮雉黑黯合體洪隧奂奂呼音矯思節財踖踖靜鎮開銷渴盤陁國擴大會議闌遺癃廢碼洋沒頭鬼摩托車運動内犯攀朱檻蒲牒秋祫啓攢去除缺乏渠們蝾蚖肉飛眉舞辱命沈幾手記肅括跳博通隱酡酥晩夏香篝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