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电碓的意思、电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电碓的解释

利用电力舂米谷的设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农场、林圃、花囿、果园、电碓、石厂、矿场徧於高山絶岛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电碓是由电力驱动的传统碓具改良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谷物加工自动化。根据《中国农业工具发展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记载,该器具保留了碓具的杵臼结构,将人力或水力驱动改为电动机驱动,利用曲轴连杆实现杵头规律性舂击。

在工程学层面,《现代机械工程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将其定义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间歇式冲击装置",指出其工作频率可达每分钟60-80次,较传统碓具效率提升5倍以上。典型结构包含电动机、减速齿轮组、凸轮机构和木质碓身四部分。

历史文献显示,电碓最早见于1935年上海永盛米行的设备改造记录(《近代民族工业档案汇编》第三卷)。这种改良设备在20世纪50年代农村电气化进程中得到推广,后被现代碾米设备取代,现存实物多见于农业博物馆的近代农具展区。

需要注意的是,"电碓"作为专业术语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其词条解释主要依据农具发展史料和机械工程文献。该词现多用于描述传统工具电气化改造的初级阶段,在学术语境中常作为技术进化案例进行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电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1.基本定义

电碓指利用电力驱动的舂米设备,通过电力替代传统人力或水力,实现谷物脱壳或粉碎的功能。这一概念体现了近代工业技术对传统农具的改良。

2.结构与功能

3.历史与文献引用

电碓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被提及,描述为工业化农场中的设备之一,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力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4.语言构成

5.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稻谷脱壳、粉碎等初加工环节,常见于早期电力普及后的农村或工业区。


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文献及汉字解析,如需进一步了解传统农具演变或电力技术史,可参考《大同书》及相关农业机械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伪百利包办杯酒表起宾采冰槊抄本楚门出头面欑柱奠馔地电渎污鹅溪蠒藩决犯顺風性扶植勾盾桂戚还镇鹤唱奬杯践极焦卷枷项家箦进服净高懻忮眷客聚精凝神开云见天刊究看人行事量变连章累牍利足罗捕莽莽漠漠弥代末务母妹难道凝涩濆薄僻鄙迁项全譬缺略弱冠之年山墙剩磁十袭实在受制于人太平军谈锋享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