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楮的意思、碧楮的詳細解釋
碧楮的解釋
舊時道教所用的青藤紙。《新唐書·逆臣傳下·董昌》:“﹝ 昌 ﹞命方士 朱思遠 築壇祠天,詭言天符夜降,碧楮朱文不可識。”
詞語分解
- 碧的解釋 碧 ì 青綠色的玉石:碧玉。 青綠色:碧綠。金碧輝煌。碧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楮的解釋 楮 ǔ 落葉喬木,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紙的代稱:楮币。楮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碧楮”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解析:
一、基本解釋
-
道教青藤紙
多數文獻(如、、)指出,“碧楮”指舊時道教所用的青藤紙。例如《新唐書·逆臣傳下·董昌》記載:“碧楮朱文不可識”,描述了方士用青藤紙書寫符文的場景。
-
字義拆解
- 碧:青綠色玉石,引申為青綠色。
- 楮:構樹的别稱,樹皮可造紙,故“楮”也代指紙(、)。
因此,“碧楮”字面可理解為“青綠色的紙”,符合道教用紙的象征意義。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誤作成語“碧楮(bì zhū)”,解釋為“青翠的竹子,比喻詩文清新”。但該發音與“楮”的正确讀音(chǔ)不符,且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可能為混淆其他詞彙所緻。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或宗教文獻中,描述道教儀式中的特殊用紙。例如:“方士以碧楮書寫符箓,焚化祭天”()。
建議參考《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獲取更準确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碧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綠色的、翠綠色的樹木。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石”表示石頭類的事物,而“杳”表示樹木。它的寫法有14個筆畫。《碧楮》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詩經》中的《小雅·碧雲》。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碧楮”。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在古時候的寫法中,“碧楮”的“石”部在左邊,“杳”部在右邊。以下是一個例句:“春天來臨時,碧楮林間綠意盎然”。與“碧楮”相關的詞彙有:“翠綠”、“綠茵”、“青草”等;而與其相反的詞彙有:“枯黃”、“凋謝”、“幹枯”等。希望以上内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