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蔣光鼐的意思、蔣光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蔣光鼐的解釋

蔣光鼐(1888-1967) : 愛國将領。廣東東莞人。保定軍校第一期肄業。1905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讨袁護國戰争。1926年參加北伐戰争。曾任*********政府第十九路軍總指揮。1932年1月28日日軍侵犯上海時,率十九路軍進行抗戰。1933年11月參與發動福建事變,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人民革命政府。後任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1948年參與組建中國*********革命委員會。建國後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常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蔣光鼐(1888-1967)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将領,其姓名在漢語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内涵與曆史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姓名字義:

一、姓氏溯源 "蔣"為《百家姓》收錄的常見姓氏,源自姬姓,西周時期周公旦第三子伯齡受封于蔣國(今河南淮濱),後世以國為氏。該姓氏在《漢語大字典》中标注為形聲字,"從艸,将聲",本義為植物名,後專指姓氏。

二、名諱釋義

  1. "光":《說文解字》釋為"明也,從火在人上",會意光明照耀之意,《康熙字典》引申為"榮也、華也",喻指光明磊落的品格與功業成就。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該字既指物理光線,也象征榮耀與正能量。

  2. "鼐":《爾雅·釋器》載"鼎絕大謂之鼐",指大型青銅禮器,象征國家重器與社稷安定。《漢語大詞典》注明該字為形聲字,"從鼎,乃聲",本義為大鼎,後引申喻指棟梁之才。

三、整體寓意 據《中國人名文化辭典》考證,該姓名組合蘊含"光耀宗族、鼎立家國"的期許,與蔣光鼐将軍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率十九路軍抗擊外敵的曆史功績形成呼應,其名字中的"鼎"字更暗合青銅器銘文記載的"定鼎安邦"政治理想。

四、曆史印證 根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記載,蔣光鼐将軍生平事迹完美诠釋了姓名内涵:其軍事成就如"光"之耀目,政治操守似"鼐"之持重,終其一生踐行"以身為器,衛護中華"的姓名寓意。

網絡擴展解釋

蔣光鼐(1888年12月17日—1967年6月8日),字憬然,廣東東莞人,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愛國将領和政治家。以下是對其生平和貢獻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信息

二、軍事生涯與抗日貢獻

  1. 早年經曆
    1906年考入黃埔廣東陸軍小學,加入同盟會;1913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參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
  2. 淞滬抗戰總指揮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作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總指揮兼淞滬警備司令,率部抗擊日軍侵略,提出“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的宣言,成為抗戰史上的重要戰役。
  3. 其他軍事職務
    曾任第十一軍副軍長、第四戰區參謀長等職,參與北伐和中原大戰。

三、政治與社會活動

四、名字含義補充

“光鼐”中“鼐”字本義為大鼎,象征權力與尊貴。其原名“煚”意為日光,改名“光鼐”可能寓意光明與擔當的結合(注:此部分為字義推測,未見直接史料記載)。

五、逝世與評價

1967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8歲。他被譽為“傑出的愛國将領”“民革卓越領導人”,是兼具軍事才能與政治遠見的曆史人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光明日報》報道或民革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背違不出所料不頂事不瞞赤駮春孟出院倒蹲兒蹈籍德號刁帶定省抖毛兒而或發紅發冷販婦方伯謙飛駝楓橋風術風信雞府丞赴水膏粱子弟稿書淈淈歸僑古驿毀害昏惰箭衣積時累日眷言開務亢宿塊頭聆受曆室流伍門觀逆胡驽蹄平政認為軟飲料誓死不二失修水患晚節香韋弱猥壻烏行相賓鄉合仙卉掀髯熙華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