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襦袴歌的意思、襦袴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襦袴歌的解釋

東漢 廉範 為 蜀郡 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時人作歌頌揚之:“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後遂用“襦袴歌”作為對官吏惠民德政的稱頌。 唐 張玄晏 《授李思敬武軍李繼顔保大軍節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稱,亟彰持重之名,繼成襦袴之歌,顯著山河之誓。”亦省作“ 襦袴 ”。 唐 白居易 《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詩:“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司馬光 《送峽州陳廉秘丞》詩之二:“襦袴嗟來暮,簪紳惜外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襦袴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典故的成語,源自東漢廉範的事迹,主要用來稱頌地方官員施行仁政、深得民心。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典故

東漢蜀郡太守廉範廢除舊制中禁止百姓夜間勞作的禁令,允許民衆紡織增收。百姓感念其德,作歌贊頌:

“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

(意為:廉大人來得太晚!如今取消禁火令,百姓安居樂業,從無衣可穿到擁有五條褲子。)

來源:《後漢書·廉範傳》(中華書局,1965年點校本)。

三、文學應用

該典故成為後世詩詞中的經典意象,如唐代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

“賓客不見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袴恩。”

以“襦袴恩”反襯自身未能惠及百姓的遺憾。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四十四(中華書局,1960年)。

四、權威工具書釋義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112頁明确标注:

“襦袴歌”: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本于《後漢書》廉範故事。

“襦袴歌”承載了古代中國對清廉官員的贊譽,強調為政者以民生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襦袴歌”是一個源自東漢時期的典故,主要用于稱頌地方官吏施行惠民德政的善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襦袴歌”指百姓為贊頌官員善政而創作的歌謠,核心含義是對官吏德政的稱頌。其中“襦”為短衣,“袴”為褲子,合稱代指百姓生活富足,與歌謠中“平生無襦今五袴”的表述呼應。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1. 人物與事件
    東漢廉範任蜀郡太守時,當地舊制禁止百姓夜間點燈勞作以防火災,但民衆為謀生仍偷偷作業,導緻火災頻發。廉範廢除禁令,僅要求儲水防火,既保障民生又減少災害。

  2. 百姓頌歌
    百姓感念其政,作歌曰:“廉叔度(廉範字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意為:“廉太守來得太晚!如今不禁燈火,百姓安居樂業,過去衣不蔽體,現在卻有多餘衣物。”


三、用法與延伸


四、權威來源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高權威性史料(如搜狗百科),低權威性網頁内容已通過交叉驗證剔除矛盾表述。若需完整文獻,可參考《後漢書·廉範傳》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灞滻飽呃閉關卻掃賓朋蔔葬赤駮椿萱出宋儋負導習丁産多音字二見藩嶽革制品鬼難過行駭遽豪蘇膩柳紅紅火火宏朗回鍋缋藻筋兜款表魁磊廓充蘭彈冷笑溜奧理債綠地眊荒馬蹄鐵夢刀内含偏國啓蒙棄遣驅使榮顯三陽色暈上佐羶肉沙蔘師道尊嚴手攜手收胔説導屬請踏趿眺瞻停歇頑提文藝誣謾巷吏下山新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