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襦袴歌的意思、襦袴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襦袴歌的解釋

東漢 廉範 為 蜀郡 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時人作歌頌揚之:“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後遂用“襦袴歌”作為對官吏惠民德政的稱頌。 唐 張玄晏 《授李思敬武軍李繼顔保大軍節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稱,亟彰持重之名,繼成襦袴之歌,顯著山河之誓。”亦省作“ 襦袴 ”。 唐 白居易 《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詩:“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司馬光 《送峽州陳廉秘丞》詩之二:“襦袴嗟來暮,簪紳惜外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襦袴歌”是一個源自東漢時期的典故,主要用于稱頌地方官吏施行惠民德政的善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襦袴歌”指百姓為贊頌官員善政而創作的歌謠,核心含義是對官吏德政的稱頌。其中“襦”為短衣,“袴”為褲子,合稱代指百姓生活富足,與歌謠中“平生無襦今五袴”的表述呼應。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1. 人物與事件
    東漢廉範任蜀郡太守時,當地舊制禁止百姓夜間點燈勞作以防火災,但民衆為謀生仍偷偷作業,導緻火災頻發。廉範廢除禁令,僅要求儲水防火,既保障民生又減少災害。

  2. 百姓頌歌
    百姓感念其政,作歌曰:“廉叔度(廉範字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意為:“廉太守來得太晚!如今不禁燈火,百姓安居樂業,過去衣不蔽體,現在卻有多餘衣物。”


三、用法與延伸


四、權威來源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高權威性史料(如搜狗百科),低權威性網頁内容已通過交叉驗證剔除矛盾表述。若需完整文獻,可參考《後漢書·廉範傳》等原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襦袴歌的意思

《襦袴歌》是一首古代的詩歌,描述了男子穿着襦袴時的豪情和自豪感。這首詩歌表達了對自身形象和品格的自信,亦流露出對傳統禮儀和美德的尊重。這首詩歌有時也被用來比喻男子的剛毅和堅定。

襦袴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襦袴歌》的拆分部首是衣和襾,部首筆畫分别為五畫和五畫。

襦袴歌的來源

襦袴是古代男子的一種服飾,穿着寬松舒適。《襦袴歌》則是以襦袴為題材而創作的歌曲,一般被認為是古代士人為自己的着裝方式而歌頌和歡慶。

襦袴歌的繁體

襦袴歌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襦褲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襦」、「袴」和「歌」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這些字的古體字寫法分别為「褥」、「褲」和「哿」。

襦袴歌的例句

1. 聽說陳先生在宴會上高歌一曲《襦袴歌》,展現了他的豪情。

2. 這首《襦袴歌》寫盡了男子堅毅不拔的形象。

襦袴歌的組詞

1. 襦袴:指代古代男士穿着的服裝。

2. 襦衣:指代古代男士的上衣。

3. 袴子:指代古代男士穿着的褲子。

襦袴歌的近義詞

贊美歌、歌頌詩、頌揚之歌。

襦袴歌的反義詞

哀歌、悲歎曲、悲傷之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