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ste of words] 浪費言語
别同他費唾沫,他不盡人情
“費唾沫”是一個漢語俗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典型句式:
語境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演變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
“費唾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某些人言談空泛,嘴巴動作多,但實際上不付諸行動,隻是虛耗口水而已。
"費"是動詞,表示花費、消耗的意思;"唾"是名詞,指口水;"沫"是名詞,泡沫。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共有10個筆畫。其中,"費"的部首是"貝","唾"的部首是"口","沫"的部首是"水"。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出自《唐才子傳》中的一則故事。據說,唐代文學家駱賓王和另外幾個文人朋友常常聚在一起議論時事,但他們經常隻是空談,缺乏實際行動。有一天,駱賓王對他們說:“大家隻是嘴皮子功夫好,費唾沫而已。”從此,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光說不做的人。
關于“費唾沫”的繁體寫法是“費唾沫”。在繁體字中,"費"的寫法保持不變,但"唾"和"沫"的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費"的古體字是"費","唾"的古體字是"吐","沫"的古體字是"泡"。這些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字形基本保持相似。
例句:
1. 他一直情緒激動地發言,不過隻是費唾沫而已,沒有實質行動。
2. 不要隻是空談,要付諸行動,不要成為一個費唾沫的人。
相關詞彙:
近義詞:光說不做、嘴裡說的好聽、理屈詞窮
反義詞:言出必行、有實際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