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集的意思、冬集的詳細解釋
冬集的解釋
職事官員任滿後,按規定冬季集于京師參加铨選,謂之冬集。始于 唐 代。《新唐書·選舉志下》:“六品以下始集而試,觀其書、判。已試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詢其便利而拟;已注而唱,不厭者得反通其辭,三唱而不厭,聽冬集。”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铨曹》:“ 高宗 龍朔 之後,以不堪任職者衆,遂出長牓放之冬集,俗謂之‘長名’。” 唐 段成式 《劍俠傳·賈人妻》:“公授官之期尚未,出遊之資且無,脫不見鄙,但同處以須冬集可矣。”
詞語分解
- 冬的解釋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聲詞,敲鼓聲:戰鼓冬冬。 夏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 集的解釋 集 í 群鳥栖止于樹上:“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聚合,會合:聚集。集合。集會。集體。集團。集訓。集散。集資。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會合許多著作編成的書:集子。文集。詩集。選集。全集。 大型圖書中
專業解析
“冬集”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指古代官員(特别是候選官員)于冬季彙集到京城,接受吏部考核、铨選,以等待任命官職的制度。這一制度體現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的管理與選拔機制。
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冬季彙集京城: “冬”指季節,“集”意為聚集、彙集。其字面意思即指在冬季聚集。在特定的曆史語境下,特指官員或候選官員在冬季按規定時間集中到首都(如唐代的長安、洛陽)。
- 接受铨選考核: 彙集京城的主要目的是接受中央吏部(主管官員選任的部門)的考核、審查和選拔(稱為“铨選”)。吏部會根據官員的資曆、考績(功過記錄)、才能等因素,決定其官職的升降、改任或初次任命。
- 等待任命: 對于尚未獲得實職的候選官員(如通過科舉考試但未授官者、守選期滿者等),“冬集”是他們獲得實際官職的關鍵環節。他們需在冬季到吏部報到,參與铨選,等待分配職位。
-
曆史背景與制度關聯:
- 唐代考課與铨選制度: “冬集”制度在唐代最為典型和完備。唐代實行嚴格的考課制度,官員每年需接受考核(小考),每三或四年進行一次大考。考課的結果是铨選的重要依據。铨選本身有固定的時間安排,其中冬季是集中進行铨選(尤其是針對六品以下官員)的主要時段,故稱“冬集”。《新唐書·選舉志下》對此有詳細記載:“凡選有文、武,文選吏部主之……每歲五月,頒格于州縣,選人應格,則本屬或故任取選解,列其罷免、善惡之狀,以十月會于省,過其時者不叙。其以時至者,乃考其功過。” 這裡的“十月會于省”即指冬季彙集尚書省(吏部所在地)參與铨選,是“冬集”的核心環節。
- 守選與冬集: 科舉及第者(如進士、明經)通常不能立即授官,需要等待一定的年限(稱為“守選”)。守選期滿,他們便需參加“冬集”以獲得官職。同樣,官員任滿或因故停職後,也需守選并參加冬集以獲取新職。
- 宋代沿革: 宋代基本繼承了唐代的铨選制度,“冬集”仍是官員(特别是選人)獲得差遣的重要途徑。雖然具體細節有所變化,但冬季彙集京師待選的核心含義得以延續。
-
文獻佐證與引用:
- 《漢語大詞典》: 對“冬集”的釋義為:“職事官員在冬季選授官職稱為冬集。唐代制度,選人冬季集中于京師候選,稱為冬集。” 這清晰地指出了其作為制度術語的含義和唐代的實踐。
- 《新唐書·選舉志下》: “初,铨法簡而任重……其後,三歲一集,選人猥至,文簿紛雜,吏得因緣為奸,又寒暑苦之。乃诏以四季之月,尚書、侍郎分主之,而吏部員外郎二人判南曹,以試判、檢勘為職。然其制,歲以十月始,至季春乃畢。” 這段史料詳細描述了唐代铨選(包含冬集)的時間安排、操作流程及其演變。
- 《通典·選舉三》: 杜佑在《通典》中記載唐代選官制度:“其選試之制,每歲孟冬,吏部集選人于尚書省,試以書判,核其資曆,以為留放。” 這直接點明了“冬集”發生在孟冬(農曆十月),地點在尚書省,核心内容是考試(書判)和審核資曆。
“冬集”是中國古代(尤以唐宋為盛)官僚制度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特指候選官員或待選官員在冬季按規定時間彙集到京城(尚書省/吏部),參加由吏部主持的铨選考核,以期獲得官職任命或職務調整的特定制度和活動。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央政府對官員選拔、考核和任命的程式化、周期化管理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冬集”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與中國古代官員铨選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 含義:指唐代職事官員任滿後,需在冬季集中于京師(長安)參與吏部的铨選考核,以确定新職務。
- 起源:始于唐代,是當時官員選拔的重要環節。
2.制度流程
- 步驟:官員任期滿後,需先通過“試判”(考核文書和判案能力),合格者再由吏部審查其品行、言辭等,最終拟定新職。若三次唱名(公布職位)後仍未被接受,則需等待冬季重新參與铨選。
- 文獻依據:如《新唐書·選舉志》記載了相關流程。
3.曆史背景與演變
- 目的:通過集中考核确保官員能力與職位匹配,強化中央集權。
- 延伸意義:部分現代語境下,“冬集”也可能代指冬季的集體活動(如供熱問題中的“集中”),但此為引申用法,非原意。
4.參考資料
- 若需進一步了解唐代铨選制度,可查閱《新唐書》《封氏聞見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體白粥筚路藍褛柄政蔔鳳不果承洩楚箠出幽東廧獨造貳卿尴尬鴿竿耕廛寒邱豪梁紅杏尚書惛瞢降替堅良翦撲簡恕肩痛介決界約凈發九雲鑼九寨溝絕色佳人咔哒客店苛煩廉車梨花大鼓曆曆在目賣劍描手民猷蘖芽篇聯辟辟普存颀省七彎八拐趨厮仁妻篩鑼識禮知書孰湖淑善死灰複然廋語宿火貪虐缇帷忘名唯一小辯銷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