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志的意思、得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志的解釋

(1) [enjoy success;achieve one's ambition]∶實現志願

少年得志

(2) [have a succesfful career]∶某人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詳細解釋

(1).謂實現其志願。《易·贲》:“‘白賁無咎’,上得志也。”《史記·伍子胥列傳》:“ 闔廬 既立,得志,乃召 伍員 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宋 蘇轼 《管仲論》:“故三代之興,治其兵農軍賦,皆數十百年而後得志於天下。”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但妾兩人鬱鬱不得志,恆與筆墨為緣。”

(2).指名利欲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得志諸公,目不覩墳典,不過少年持敲門磚,獵取功名,門既開,則棄去。” 浩然 《豔陽天》第一○三章:“他帶着一臉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 馬子懷 的肩頭說:‘爺們,那天在集上我怎麼跟你說的?’”

(3).謂揣度而得其意旨。《史記·李斯列傳》:“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 胡亥 , 高 能得志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志指實現抱負或獲得名利地位,多含貶義色彩,現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實現志向

    指達成理想或抱負。

    例: “少年得志”指年輕時便實現理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273頁。

  2. 名利雙收

    特指獲取權勢、地位或利益,常隱含貶義。

    例: “小人得志”諷刺品行低下者驟然顯貴。《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032頁。


二、古漢語溯源

  1. 先秦用法

    《孟子·盡心上》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達”即“得志”,指顯達時惠及衆生。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287頁。

  2. 詞義演變

    唐宋後漸含“功利達成”之意,如白居易詩:“得志遂成少年事。”反映詞義從“理想實現”向“世俗成功”的偏移。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25頁。


三、使用場景與色彩


四、近義詞辨析


五、文化内涵

儒家強調“得志”需兼濟天下,如《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傳統道德框架下的得志範式。道家則批判功利化得志,主張“無為”。《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422頁。

(注: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出版物,讀者可通過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得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具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實現志願或抱負
    指個人通過努力達成人生目标,如“少年得志”“郁郁不得志”。例如《易·贲》中“上得志也”即強調實現志向。

  2. 特指名利欲望的滿足
    多含貶義,如“小人得志”。這一用法常見于對功利心态的批判,如浩然《豔陽天》中的描述。

二、文言文中的延伸

三、語境與情感色彩

四、例句參考

提示

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褒貶,避免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權威詞典(如、6、9)。

别人正在浏覽...

晻暧安抵本經本屬辯釋辯獻潮汐能程度程約抽啜觸喉此問彼難存納大本大宗答表掉動掉個兒的證鈍兵挫銳燔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附阻乖别官罷駭耳酣豢隳敝剪燈新話江表積訛成蠹絕路凱旋而歸連城兩面幹部六國龍門陣鸾台綠慘紅銷煤溚蒙子南糧破恨氣憤填膺罄卷虬卷丘役三驅散缺山大人社零星他山之石天臘梯子晚朝煨幹就濕五窦聯珠夏後開鏬漏相續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