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志的意思、得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志的解释

(1) [enjoy success;achieve one's ambition]∶实现志愿

少年得志

(2) [have a succesfful career]∶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详细解释

(1).谓实现其志愿。《易·贲》:“‘白賁无咎’,上得志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闔庐 既立,得志,乃召 伍员 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宋 苏轼 《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但妾两人鬱鬱不得志,恆与笔墨为缘。”

(2).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多含贬义。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得志诸公,目不覩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他带着一脸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 马子怀 的肩头说:‘爷们,那天在集上我怎么跟你说的?’”

(3).谓揣度而得其意旨。《史记·李斯列传》:“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 胡亥 , 高 能得志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志指实现抱负或获得名利地位,多含贬义色彩,现从汉语词典角度分述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实现志向

    指达成理想或抱负。

    例: “少年得志”指年轻时便实现理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273页。

  2. 名利双收

    特指获取权势、地位或利益,常隐含贬义。

    例: “小人得志”讽刺品行低下者骤然显贵。《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1032页。


二、古汉语溯源

  1. 先秦用法

    《孟子·尽心上》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即“得志”,指显达时惠及众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287页。

  2. 词义演变

    唐宋后渐含“功利达成”之意,如白居易诗:“得志遂成少年事。”反映词义从“理想实现”向“世俗成功”的偏移。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25页。


三、使用场景与色彩


四、近义词辨析


五、文化内涵

儒家强调“得志”需兼济天下,如《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传统道德框架下的得志范式。道家则批判功利化得志,主张“无为”。《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422页。

(注: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得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具有细微差异,主要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实现志愿或抱负
    指个人通过努力达成人生目标,如“少年得志”“郁郁不得志”。例如《易·贲》中“上得志也”即强调实现志向。

  2. 特指名利欲望的满足
    多含贬义,如“小人得志”。这一用法常见于对功利心态的批判,如浩然《艳阳天》中的描述。

二、文言文中的延伸

三、语境与情感色彩

四、例句参考

提示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避免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查阅权威词典(如、6、9)。

别人正在浏览...

阿誉半答儿北宗忭踊鼻肿眼青拨草寻蛇豺虎尝新嘲问处心除夜綷縩电磁屏蔽点悟丁玲短笻儿化坟包風宇风云之志怪错乖枉吼声话表黄鲿鱼火炕踖踖尽思拘俗居亭主榄糖脸大灵果旅涂囔囔突突篇翰纰薄侨寓倾志齐舍泉脉人木酾尊山砦双珠松花粉送信儿偷东摸西刓泐万签插架惟念五马渡江洿辱险脆橡皮圈相倾消衰晓钟吸溜疏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