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evel;degree;extent] :指一切知識道德、能力、技巧、事物等高下的層次
文化程度
(2) [condition;state]:事物發展變化達到的狀況
專心緻志,簡直到了廢寝忘食的程度
(1).法度;标準。 唐 劉禹錫 《論廢楚州營田表》:“皇明鑒微,特革斯弊……但以田數雖廣,地力各殊,須量沃塉,用立程度。” 宋 葉適 《經總制錢二》:“本朝人才所以衰弱,不逮古人者,直以文法繁密,每事必守程度,按故例,一出意則為妄作矣。” 宋 陳亮 《謝楊解元啟》:“程度愈謹而豪傑之氣漸以拘,禁防益密而曠達之士遭其辱。” 清 劉大櫆 《鄉飲大賓方君墓志銘》:“為童子時,應對長者,言詞多明辯,而揖遜多中程度。”
(2).程限;進度。 宋 蘇轍 《遊金山寄揚州鮮于子駿從事邵光》詩:“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元 郭钰 《訪友别墅》詩:“讀書程度輸少年,中酒心情厭日長。”《明史·張本傳》:“善摘姦,命督北河運。躬自相視,立程度,舟行得無滞。”
(3).文化、教育、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唐 韓愈 《答崔立之書》:“乃復自疑,以為所試與得之者,不同其程度。” 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臉譜,當然自有它本身的意義的,但我總覺得并非象征手法,而且在舞台的構造和看客的程度和古代不同的時候,它更不過是一種贅疣。”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果然你的程度比我高,我做了一個俗人,碰來碰去,盡是正派女人。”
(4).事物發展達到的狀況。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他不是醫生,但是憑他的生活經驗與人格,鄰居們相信他或者比相信醫生的程度還更高一些。”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五章:“大家看看這些階級敵人,這些反革命,殘忍到什麼程度!”
"程度"是現代漢語常用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發展所達到的限度或标準。根據權威詞典與語言學研究,該詞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基本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指出,"程度"表示事物變化所達到的廣度、深度或強度,如"文化程度""受災程度"[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種用法常見于對事态發展狀況的客觀描述。
語法特征 在句法結構中,"程度"常與形容詞、動詞構成偏正短語,例如"相當程度""達到某種程度"。《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指出這類組合具有量化特征,能精确表達狀态量級[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近義辨析 與"水平"相比,"程度"更側重縱向發展進程,而"水平"強調橫向比較的層次差異。如《漢語近義詞詞典》所示,"英語水平"側重能力層級,"污染程度"則強調惡化梯度[來源:張志毅《漢語近義詞詞典》]。
曆時演變 據《漢語大詞典》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原指"法度、标準",明代後逐步演變為現代義項。這種語義變遷反映了漢語詞彙系統化的發展規律[來源:羅竹風《漢語大詞典》]。
應用範疇 在當代語用中,該詞高頻出現于教育評估(如學曆程度)、災害報告(如地震烈度)、科技參數(如精确程度)等專業領域,成為跨學科的基礎性量度術語[來源:李宇明《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程度”是一個漢語名詞,通常指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水平、範圍或限度。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延伸:
由“程”(标準、度量)和“度”(計量單位)組成,合指事物發展狀況的層級或界限。例如:
表示水平層級
▶ 例句:他的英語程度已達到專業八級。
▶ 搭配:文化程度、技術程度、自動化程度
表達影響範圍
▶ 例句:台風對沿海城市造成了嚴重程度的破壞。
▶ 搭配:污染程度、受災程度
說明行為限度
▶ 例句:醫生建議最大限度減少熬夜。
▶ 搭配:最大程度、最低程度
詞語 | 側重點 | 示例 |
---|---|---|
程度 | 發展水平 | 工業化程度 |
水平 | 能力高度 | 專業水平 |
層次 | 結構等級 | 文化層次 |
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搭配,如“文化程度”不可替換為“文化層次”,“受災程度”不宜說“受災水平”。在正式文書中(如簡曆填寫),“程度”多用于描述可量化的标準。
北固樓貝筵崩查碧海青天壁角鬓面參陳炒冷飯成戒成羣結隊饬拏出賜打瞌睡當夕地理信息鬥級杜蔽二辂二朋飛必沖天高挹毫忽薅栉猴兒精彙攏活達結和急龍車箕帚婦鞠獄苛例阬岸可圈可點口大跨略昆味來者不善連旗漉籬驢頹滿替攮氣虐人牛馬襟裾排打評斷披省钤縫青領史局暑暍鐵簾投鼠外壕玩物婉嫕校棊寫工械機巇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