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殿高台的美稱。《文選·曹植<應诏>詩》:“朝發鸞臺,夕宿蘭渚。” 李善 注:“鸞臺、蘭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翊鸞臺之廣宴,扈鴛砌之仙遊。”
(2). 唐 時門下省的别名。後借指朝廷高級政務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門下省曰鸞臺。” 宋 梅堯臣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詩:“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彜尊 《送曹郡丞貞吉之官徽州》詩:“鳳沼趍晨久,鸞臺典籍榮。”
(3).妝台。《敦煌曲子詞·天仙子》:“燕語鶯啼驚覺夢,羞見鸞臺雙舞鳳。” 宋 張先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詞:“弄妝俱學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記·再報佳期》:“鸞臺罷妝,鵲橋初駕,佳期近也,請仙郎到河。”
“鸾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指代裝飾華美或象征祥瑞的宮殿高台,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
唐代武則天時期,門下省曾改稱“鸾台”,成為中央政務機構之一。例如:
古代詩詞中常以“鸾台”代指女子梳妝的鏡台,含典雅意象。例如:
補充說明:部分文獻提到“鸾台”可引申為仙女居所(如、5),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與“乘鸾”等神話典故相關。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進一步分析。
《鸾台》指的是古代傳說中鳳凰的居所,也表示皇後或貴妃的住所。此詞形容富麗堂皇、高貴華麗。
《鸾台》的部首為鳥(鳥)和台(台),總共11個筆畫。
《鸾台》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鸾鳴》中的“鸾聲鳴于方輿”,意為鳳凰的聲音在高台上鳴叫。後來發展演變為指鳳凰的居所或宮殿。
鸾台(繁體字)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鸾台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大緻保持了鳥和台的形狀,形象地表達了鳳凰的居所。
1. 皇後居住在宮殿的鸾台之上,享受着無尚的榮華。
2. 這座城堡的建築風格華麗而獨特,仿佛是從神話中的鸾台裡走出來的。
1. 鸾輿:指古代鳳凰的車輛,常用來形容威嚴盛大的車隊。
2. 鸾鳳和鳴:比喻夫妻恩愛和諧,相互扶持。
3. 朱鸾:古代宮廷中的官職名,原意為掌管鸾鳳的人。
美麗、華麗、宏偉、輝煌
平凡、樸素、簡陋、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