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罅漏 ”。缺漏。 王闿運 《<六書讨原>序》:“或奉之為科律,或小補其鏬漏。”參見“ 罅漏 ”。
“鏬漏”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源關系
“鏬漏”與“罅漏”為異體字關系,其中“罅”本義為裂縫,“漏”指滲漏,合指事物因不完善而産生的缺失。例如韓愈《進學解》中“補苴罅漏”,即用填補裂縫比喻修正疏漏()。
使用場景
多用于學術、文學領域,強調對細微疏漏的修補。如清代王闿運《〈六書讨原〉序》提到“小補其鏬漏”,即指對文字考據的查缺補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結合“罅漏”的釋義(如裂縫、遺漏雙重含義)理解其比喻用法。
《鏬漏》(cóng lòu)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逐漸慢慢地散失或消失。
《鏬漏》的部首是金字辶,共有18個筆畫。
《鏬漏》是由兩個漢字“鏬”和“漏”組成。其中,“鏬”是一個比喻手指慢慢地離開手掌的形狀;“漏”是比喻時間流逝的容器,它也指古代用來計時的器具。将這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形成了《鏬漏》這個詞。
《鏬漏》的繁體字為《鏗樓》。
古代漢字寫作:“鏬”是用“金”字旁加上“乚”作為聲旁;“漏”是用“氵”旁加上“路”作為聲旁。
1. 整理書架時,一本本舊書被撿起,像是一段段回憶在我心中慢慢鏬漏去。
2.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不斷地鞏固和複習,否則知識就會慢慢鏬漏掉。
透鏡(tòu jìng):指透明物體的鏡片,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形成放大或縮小圖像。
漸漸消失、逐漸散失。
固守不變、永久留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