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毗鄰的諸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裡,緩則驕奢易為淫6*亂,急則阻其彊而合從以逆京師。”《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 宋 趙蕃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之二:“俾公按連城,此責亦重矣。” 清 王士禛 《蘭溪丞徐君殉節詩》:“連城大帥豎降旛,獨有微官死報恩。”
(2). 戰國 時, 趙惠文王 得 和氏 璧, 秦昭王 寄書 趙王 ,願以十五城易璧。事見《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後以“連城”指 和氏 璧或珍貴之物。 唐 歐陽詹 《瑾瑜匿瑕賦》:“終酬九年之積,不損連城之美。” 宋 趙蕃 《次韻徐季純見贻》:“ 鄭 人之璞 周 死鼠,昧者自謂懷連城。” 明 袁宗道 《刻<文章辨體>序》:“今天下人握夜光,家抱連城,類憚於結撰,傳景輒鳴。” 明 陳子龍 《酬李司馬萍槎先生》詩:“久瞻樞府重 明光 ,投我連城雲錦章。”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連城漢語 快速查詢。
“連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毗鄰的諸城
該含義源于古代文獻,如《史記》中提到的“連城數十”,表示多個相鄰的城池或地域相連的城鎮。例如:“連城大帥豎降旛,獨有微官死報恩”(清代王士禛詩句),此處“連城”即指相鄰的軍事重鎮。
代指珍貴之物(典故來源)
源自戰國時期“和氏璧”的典故:趙惠文王得和氏璧後,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後以“連城”比喻無價之寶。例如成語“價值連城”,形容物品極其珍貴。
《連城》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為辶和成,共有10個筆畫。
《連城》一詞最初來源于《古文觀止》,後來成為一個常用詞彙。它具有象征連續不斷、環環相扣的意義,可以表示事物或人之間緊密相連、互相依存的狀态。
連城的繁體字為「連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連城」可以寫作「連城」、「連成」。字形和現代寫法有所差異,但仍能辨認和理解。
1. 這座城市的建築物連城延綿,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城市畫卷。
2. 讓我們攜手共進,形成一個連城的合作網絡。
連續、相連、串聯、連貫
相連、相通、相續
中斷、斷裂、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