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除官職。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之二:“家貧僮僕慢,官罷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官罷得絲髮,好買百樹桑。”
(2).聽憑官方斷結。與“私休”相對。《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駡是駡了個破米糟糠,也不官罷,也不私休,卻叫他們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給一塊塊整上,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官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指官員被罷免或主動辭去官職。這一用法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指通過官府公斷解決民間糾紛,與“私休”(私下和解)相對。例如: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或案例,可參考《全唐詩》《兒女英雄傳》等原著。
《官罷》是指官員被罷免或解職的意思。
《官罷》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頭)和罒(網字旁),總共有11畫。
《官罷》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早期的漢字中,宀表示房屋,而罒表示網,結合在一起,表示有人被罷免出官罷職。
《官罷》的繁體字為「官罷」。
在古代寫法中,「官罷」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趨勢。但總體來說,它的含義和用法并未發生重大變化。
1. 他因為貪污被判官罷,失去了官職。
2. 這位部長由于丑聞曝光,不得不自動官罷。
官員、官職、罷免、解職、政府、官府、下诏、公職、追罰
解雇、撤職、革職、開除、免職
晉升、提拔、任命、就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