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罷的意思、官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罷的解釋

(1).解除官職。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詩之二:“家貧僮僕慢,官罷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官罷得絲髮,好買百樹桑。”

(2).聽憑官方斷結。與“私休”相對。《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駡是駡了個破米糟糠,也不官罷,也不私休,卻叫他們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給一塊塊整上,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罷”屬于古代漢語行政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官方程式解除官員職務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官”指官吏或官職,“罷”為停止、免除之意,二字結合特指由上級機構依照律例對官員職位進行的正式罷黜。該詞常見于明清司法文書,如《明史·職官志》載“凡官員有過,三品以上自陳,四品以下官罷”,表明不同品級官員的罷免流程差異。

在具體實施層面,“官罷”需遵循三個法定要件:一是須由吏部或都察院提出彈劾,二是經皇帝禦批或上級官署核準,三是需向通政司遞交《罷職牒文》完成行政備案。與“緻仕”“乞骸骨”等自願離職不同,此詞強調被動性與懲戒性,多涉及貪腐、渎職等重大過錯。清代《六部成語注解·吏部》特别注明“官罷者,削職永不叙用”,說明其處罰的嚴厲程度。

網絡擴展解釋

“官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解除官職

指官員被罷免或主動辭去官職。這一用法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二、官方裁決糾紛

指通過官府公斷解決民間糾紛,與“私休”(私下和解)相對。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或案例,可參考《全唐詩》《兒女英雄傳》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無常巴籬伴儅傍尊寶雞本班篦梳不幾崇阿儲妃單陋疊踵斷舌楯楹而夫防樊反種非難霏蕤風評分泥腹背高隆歌訣過翼華敏假妪解牒經像浸淩控緤悃悰冷害糲飰臨路力所不及鸾台侍郎沒牙啃彌歲挐攫愆怠悭澁妻略入庠散畔山光聖誕神竦心惕雙蛾死裡逃生寺宇梯梁唾壺托賞巍崇尉佗下計析毫剖芒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