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戾的意思、登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戾的解釋

同“ 登來 ”。《禮記·大學》“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漢 鄭玄 注:“戾之言利也。《春秋傳》曰:‘登戾之。’” 孔穎達 疏:“雲‘《春秋傳》曰登戾之’者,此 隱 五年《公羊傳》文……《公羊傳》為‘登來’, 鄭 所引《公羊》本為‘登戾之’。以來為戾,與《公羊》本不同也。 鄭 意以戾為貪戾,故引以證經之貪戾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達到”或“到來”,常用于描述事物發展至某種狀态或境界。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達到、來到

    指事物發展或時間推移至某一階段或境地。

    《說文解字》釋“登”為“上車也”,引申為“升、進”;“戾”有“至、達”義(《爾雅·釋诂》)。二字組合強調“抵達目标狀态”。

  2. 實現、完成

    含“達成某種結果”之意,如《尚書·顧命》中“克達天命”的類似表達。


二、古籍用例佐證

  1. 《尚書·堯典》

    “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雖未直接使用“登戾”,但“格”(至)與“登戾”義近,體現“達到”的語境。

  2. 《詩經·大雅·旱麓》

    “鸢飛戾天,魚躍于淵。”

    “戾天”即“至天”,印證“戾”的“到達”義。


三、詞彙演變與消亡原因


四、學術研究參考

  1.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分析“戾”在先秦作為動詞的“至”義,如《詩經·小雅·采菽》“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2. 王力《漢語史稿》

    指出動補結構“登+X”在周代已萌芽(如“登陟”),但“登戾”未形成穩定搭配。


結論

“登戾”屬上古漢語遺存詞彙,義為“達到”,因語言演變而淘汰。其研究價值在于反映早期漢語的構詞法及語義特征,現代使用需依托具體典籍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登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關聯。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登戾”同“登來”(),屬于古代漢語中的通假或異體寫法,多見于注釋類文獻。例如《禮記·大學》中,鄭玄引用《春秋傳》時寫作“登戾之”,而孔穎達在疏解時指出《公羊傳》原文實際為“登來”,兩者存在版本差異。

  2. 語境與用法

    • 該詞常出現在經學注解中,如漢代鄭玄的注疏,用以解釋“貪戾”等概念()。
    • “戾”單獨使用時,本義為“暴惡”“乖張”(如提到“暴戾”“乖戾”),但在“登戾”組合中,更偏向“到來”或“達成”之意,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3. 音韻與演變

    • 拼音為dēng lì()。
    • “登戾”的寫法可能受古音通假或方言影響,如“戾”與“來”在某些方言中發音相近,導緻文獻傳抄時出現異文。
  4. 相關擴展
    在古籍中,“登”有“成熟”“達成”之意(如“五谷豐登”),而“戾”在部分語境中可表“至”(如“鸢飛戾天”)。結合兩字本義,“登戾”可能隱含“事物達成後的狀态”,但需具體文獻佐證。

總結來看,“登戾”是古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如需深入探究,建議查閱《禮記》《公羊傳》原文及漢代注疏,或參考專業訓诂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異遍疊猋忽攙管承衛籌國膽固醇丹烏掉書囊地骨皮豆腐幹概略公憤恭賀新禧貢墨光明磊落鬼工恒制幻想曲話資活形活現嬌婦鹪鹩心荠菜接煞介之推旌帛進退履繩金痍積染練句林黃榴靥洛誦眉頭眼後猛省盟質辇郎頻煩平詞披霜謙謙君子騎牛覓牛敺除山溝申約失迎瘦雪水樂說教坦然自若題橋志頹沱王功未渠已文軒黠鬼仙飛履相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