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習染。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嗚呼,以若是之積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講之以若是之學術,宜其聞吾聖人之教而視之以為贅疣柄鑿,則其以良知為未足,而謂聖人之學為無所用,亦其勢有所必至矣。”
“積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積染(拼音:jī rǎn,注音:ㄐㄧ ㄖㄢˇ)指長期習染,即因時間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習慣、影響或沾染的習性。例如: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提到“以若是之積染……”,強調長期環境或行為對心志的滲透。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傳習錄》原文),可查閱、4、10的引用内容;繪畫技法的解釋詳見。
積染(jī rǎ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積”是拆分部首為禾的漢字,總筆畫為10;“染”是拆分部首為木的漢字,總筆畫為9。
積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起源于《詩經·小雅·積染》這首古文中。在繁體字中,積染的寫法保留了原字形:“積染”。
古時候,積染這個詞的寫法是“積染”,它将“積”的上面部分閉合,形成一個方塊,下部則寫成禾字形狀。而“染”字則保持不變。
1. 他多年來積染了許多壞習慣,難以改變。
2. 社會的不良環境使得年輕人很容易積染不良行為。
1. 積習染瘤:比喻進入身體的兇險之病。
2. 積累;染指;習染。
1. 近義詞:沉染、沉積、積澱。
2. 反義詞:淨化、洗滌、滌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