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夷 ”。猶金瘡。《後漢書·張酺傳》:“前郡守以 青 ( 王青 )身有金夷,竟不能舉。” 唐 孟郊 《戲贈無本》詩:“瘦僧卧冰淩,嘲詠含金痍;金痍非戰痕,峭病方在茲。”《明史·胡海傳》:“ 海 驍勇,屢戰屢傷,手足胸腹間金痍皆遍,而鬭益力。”
“金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發音:jīn yí
結構:“金”指金屬或黃金,“痍”指創傷()。組合後有兩種核心含義:
字面用法
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後漢書·張酺傳》提到“身有金夷”,《明史·胡海傳》描述武将“金痍皆遍”,均指戰場留下的金屬武器傷痕()。
比喻用法
唐代詩人孟郊在《戲贈無本》中寫道“金痍非戰痕”,将“金痍”引申為精神或社會層面的創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明史》等文獻()或成語詞典()。
金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金”和“痍”兩部分構成。
在《康熙字典》中,金的部首是金字旁,而痍的部首是疒字旁。金字的筆畫數為8,痍字的筆畫數為14。
金痍一詞主要來自于《左傳》,用來形容戰鬥中的傷痕,特指戰士身上的傷痕。古代亦用來形容人的創傷或疾病。具體意義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
《金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金痍」。
在古代,金痍的漢字寫法并不統一,不同古籍中也有不同的寫法。有的寫作「金疒」,有的寫作「金疵」,反映了不同時代對這個詞的不同理解和表達。
1. 士軍謂:“其毋久翕,庸不亂乎?”曰:“痍裼之患,古之人深惡之。”——《左傳·僖公二十年》
2. 疾如大雷,不止痍痍。——唐·杜牧《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金身、痍瘡、金瘡、痍痢
創傷、傷痕、損傷
完好、康複、無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