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猛然覺悟;忽然明白過來。《朱子語類》卷二七:“ 曾子 遲鈍,直是辛苦而後得之。故聞一貫之説,忽然猛省,謂這個物事元來隻是恁地。”《三國演義》第二二回:“ 玄德 猛省曰:‘莫非 鄭康成 先生乎?’” 清 黃景仁 《乙未除夕前五日》詩:“下士方在迷,達人已猛省。” 巴金 《春》一:“她不用思想茫然地過了片刻,然後猛省地拿起書。”
(2).忽然憶起。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五出:“沉吟一和,猛省孩兒事未員。”
(3).深刻反省。 明 高攀龍 《講義·十室之邑》:“若使十室之忠信,有肯回頭猛省的,豈不是絶世聰明睿知!”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爾等試靜思,猛省毋忽。” 巴金 《滅亡》第六章:“在從前她一點也不覺得,現在猛省起來才覺得從前的生活是何等危險的了。”
“猛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忽然憶起
在宋代戲文《張協狀元》中有“猛省孩兒事未員”的用法,表示突然想起某件未完成之事()。
深刻反省
明清文獻中擴展出“自我反思”的深層含義。如明代高攀龍提到“回頭猛省”,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強調“靜思猛省”,均指通過深刻反省達到醒悟()。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完整例句,可參考《朱子語類》《三國演義》及巴金作品集。
猛省是指突然深刻思考,自我反省以尋找問題所在,并加以改正的行為。它表示在某種情況下,突然醒悟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欠缺或失誤,并迅速采取糾正措施。
猛省這個詞由犭(犬部)和盾(皿部)組成。犭是狗的意思,盾是保護的意思。猛省的犭部表示行為的猛烈與迅速,盾部表示要保護自己免受錯誤和過失的傷害。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猛省這個詞的來源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周易》的《系辭》中。繁體字為「猛省」,在繁體字中,節省了一點文化内涵與動态。
在古時候,猛省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整體上的含義是相似的。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因此會有不同的書法風格和寫法變體。
1. 我在生活中犯了一個大錯誤,但在朋友的提醒下,我猛省過來并立即向受害者道歉。
2. 在事業的低谷期,他進行了一次猛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了積極的行動進行改變。
深省、反省、慎省、反思、省察
反思、審視、檢讨、思索
輕率、無視、漫不經心、苟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