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modest,self-disciplined gentleman]∶謙虛而嚴于律己的人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易·謙》
(2) [a hypocritically modest person]∶現多指故作謙虛的人或事事謙讓的老好人
俺這等謙謙君子,須不比泛泛庸徒。——元·無名氏《漁樵記》
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人。《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俺這等謙謙君子,須不比泛泛庸徒。”《新民晚報》1985.8.30:“有些小國之君有時也會像一個謙謙君子,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彬彬有禮,儀态萬方。”
“謙謙君子”是一個源自《周易》的經典成語,現多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言行謙遜的人。以下為詳細解析:
拼音:qiān qiān jūn zǐ
釋義:指謙虛謹慎、嚴于律己且品格高尚的人,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謙統一。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延伸,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曆代文學作品。
《謙謙君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謙虛、有禮貌、待人謙和的君子風度。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包含三個部首:謙、君、子。分别是讓部、口部和人部。拆開來看,謙字的筆畫數為7,君字的筆畫數為7,子字的筆畫數為3。
成語《謙謙君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小雅·鹿鳴之什·謙謙君子》一篇。繁體字的寫法為謙謙君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三個字的古時寫法是“謙謙君子”。謙字的繁體寫法為諐,謙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又複雜又繁瑣的,所以後來簡化為現在的謙。君字的繁體寫法為君,字形基本保持不變。子字的古代寫法是“子”,字形也基本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成語《謙謙君子》的例句:
一些與《謙謙君子》相關的組詞有:謙遜、君子之交、小心翼翼。
與《謙謙君子》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和氣、彬彬有禮、風度翩翩。
與《謙謙君子》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傲慢、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