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覓牛的意思、騎牛覓牛的詳細解釋
騎牛覓牛的解釋
見“ 騎驢覓驢 ”。
詞語分解
- 騎的解釋 騎 (騎) í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騎馬。騎射。騎兵。騎者善堕(經常騎馬的常會掉下馬來;喻擅長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緻失誤)。 兼跨兩邊:騎縫蓋章。 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坐騎。 騎兵,亦
- 牛的解釋 牛 ú 哺乳動物,趾端有蹄,頭上長一對角,是反刍類動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試(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黃。牛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鬥(指
網絡擴展解釋
“騎牛覓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 niú mì niú,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物或道理本就在身邊,卻舍近求遠、徒勞無功地追尋。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字面指“騎着牛卻四處尋找牛”,形容行為與目标矛盾,陷入迷茫或無效努力。
- 深層寓意:強調人常忽略已有資源或自身本具的智慧,反而向外盲目追求,導緻徒勞無果。
2. 出處與典故
- 佛學淵源:出自宋代《景德傳燈錄》中福州大安禅師與百丈禅師的對話。百丈以“大似騎牛覓牛”回答如何“識佛”,暗指佛性本在自身,無需外求。
- 同義替換:與“騎驢覓驢”意義相同,均比喻舍近求遠。
3. 使用場景
- 批評盲目行為:形容人做事缺乏方向,如“手握答案卻四處求解”或“擁有資源卻視而不見”。
- 哲學反思:用于提醒人回歸本心,避免被表象迷惑,常見于佛學或哲理讨論中。
4. 延伸思考
- 現實意義: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過度追求外在而忽視内在”現象的批判,如職場中頻繁跳槽卻忽略自我提升。
- 反義對照:與“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形成對比,凸顯“頓悟”與“迷惘”的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佛學背景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景德傳燈錄》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騎牛覓牛》的意思
《騎牛覓牛》是一個成語,意為“騎在牛背上找牛”,原指一個人在遠方尋覓財富,卻不知道自己正身處于財富之中而毫不自知。後來,這個詞成為經典的比喻,形容人們對于自身擁有的東西不加珍惜,而一味地追求别處的利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騎牛覓牛》的拆分部首是馬、牛和觸。馬(馬)表示動物類,牛(牛)表示牲畜,觸(角)表示角。根據拆分部首,可以找到這個成語在字典中的位置,方便查找。
《騎牛覓牛》的總筆畫數為20畫。
來源
《騎牛覓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一本詩集《全唐詩》中,由唐代的杜牧所創作。這首詩以騎牛覓牛為題,描繪了主人公在牛背上乘風疾馳,盡情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景。
繁體
《騎牛覓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騎牛覓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騎(騎)字上面有個“骨”字旁,牛(牛)字上面是一個“千”字旁,覓(覓)字中間是一個“目”字旁。這種寫法更加形象地表達了人騎在牛背上觀察四周的情景。
例句
他總是騎牛覓牛,不知道自己已擁有許多財富。
組詞
騎馬覓馬、登高望遠、觀山玩水、尋找寶藏。
近義詞
坐井觀天、秋水共長天一色。
反義詞
馴馬知乘、熟悉身邊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