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約的意思、申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約的解釋

(1).申明約令。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今條下禁,申約吏民,為陳利害。”《晉書·藝術傳·郭黁》:“ 黁 曰:‘若郡内二月十五日失囚者,東軍當至, 涼 祚必終。’ 凝 乃申約屬縣。”《宋史·韓琦傳》:“又移檄申約,苟違節度,雖有功,亦斬。”

(2).重申締盟。《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蠻次 新津 , 耽 復遣副 譚奉祀 好言申約,蠻留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申約”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申明約令
    指通過官方或正式渠道發布并強調約束性規定。該用法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提到“申約吏民,為陳利害”()。在《晉書》《宋史》中也有類似記載,用于描述官方對法規的強調()。

  2. 重申締盟
    表示重新确認或鞏固已有的盟約關系,多見于古代外交或軍事場景。例如《新唐書》中記載南诏與唐朝的外交互動時用到“申約”()。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結構與語言特點

四、注意事項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參考《晉書》《宋史》等史籍中的原始用例,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解釋()。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申約的意思

申約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現代漢語中。它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提出申請并達成合約:指人們通過書面方式提出要求或意向,并最終與對方達成合約、協議等。

2. 申請訂約或加入組織:指個人或單位申請訂約或加入某個組織,以便獲得相應的權益或地位。

3. 對某事表示合意或支持:指就某件事情表示認可、同意或支持。例如,某個項目申約人員衆多,意味着此項目備受歡迎。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申約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申部和約部。

申部的五筆筆畫數為5,代表動詞義項部首。

約部的五筆筆畫數為7,代表合同、約定的意義。

來源和繁體

申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活動。申源于古代的“蟬”字,意為發出聲音,引申為表達、表示;約則來源于“纟”和“勺”字,纟代表約定的紅線,勺則代表團圓飯食,引申為約束、約定。

在繁體中,申約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申約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申可以寫作產、申、疹等,約則可以寫作約、矺等。這些不同的寫法也反映了字形的演變和書寫規範的變化。

例句

1. 我們需要找到一位申約的律師來起草合同。

2. 他們已經申約參加了國際會議。

3. 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明确的申約關系。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申請、申辦、約定、訂約

近義詞:訂約、籤約

反義詞:解約、退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