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儁的意思、得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儁的解釋

(1).俘獲敵方的猛将勇士。謂得勝。《左傳·莊公十一年》:“大崩曰敗績,得儁曰克。” 孔穎達 疏:“戰勝其師,獲得其軍内之雄儁者,故雲得儁曰克。” 唐 劉知幾 《史通·申左》:“ 魯侯 禦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謂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廣宣上人觀放牓後相賀》詩:“競走牆前希得儁,高縣日下表無私。”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渑池》詩:“名高場屋已得儁,世有龍門今復登。”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現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書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劉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諸生高才,萬一得雋,豈不似私?”

(3).謂喜獲大魚。 唐 韓愈 《叉魚》詩:“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嚣。” 宋 蘇轼 《江西》詩:“何人得儁窺魚矼,舉叉絶叫尺鯉雙。”

(4).謂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與劉蘇州書》:“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嘗能發也。”一本作“ 得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儁”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出現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本義溯源 “儁”為“俊”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作“材千人也”,指超群之才。與“得”組合成動賓結構,字面指“獲取傑出人才”,如《春秋左傳注·莊公十一年》載“得儁曰克”,杜預注雲:“謂若叔牙之屬,位不當而得衆,此之類也。”

二、語用延伸 在科舉制度中特指考選優異者,《宋史·選舉志》記載:“凡進士試詩、賦、論各一道,得儁者即授官。”明清時期演變為對科舉優勝者的特定稱謂,如《明會典》載“會試得儁者三百人”。

三、哲學意涵 《朱子語類》引申其義:“學問之道,貴在得儁,非特取于人也,亦自得于心也。”此處将“得儁”升華為對真理的掌握境界。

網絡擴展解釋

“得儁”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e jùn,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1.俘獲敵方猛将,引申為得勝

2.科舉及第或考試中勝出

3.喜獲大魚(古時引申義)

4.文辭或含義隽永(較少見用法)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豹掰謊搬九般泥洹報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貶譏表壯不如裡壯兵劫閉箝撥喇材德蠶神蟾蜍魄産母痨承間趩趩寵誨川吏盜風琱琭鬥紋反哺之情反仄佛山府署海州常山和正鴻诰化鐵爐胡憐魂輿簡體寖息醵赀空氣昆和麥雷霆電雹渺無蹤影念黃犬牌局朋從批隙導窾坡谷啓召軟簌簌色拉身家性命手稿受理水還火歸瞚息私贓太尊通番投旗晩飯王猷棹五鬼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