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逐漸繁殖。《漢書·刑法志》:“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寖息。”
(2).止息;停止。 宋 蘇轼 《縣榜》:“先朝值夷狄懷服,兵革寖息;而又體質恭儉,在位四十有二年,宮室、苑囿無所益,故民無暴賦橫徭。”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清談之風,因 桓溫 、 殷浩 之北伐,朝廷清談者寖息。”
根據查字典的解釋,"寖息"(拼音:wén xī)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含義:
逐漸繁殖
指事物緩慢增長或自然繁衍的狀态。例如:古代文獻中描述動植物在特定環境下寖息壯大,常用來表現生态系統的自然發展過程。
止息;停止
表示某種行為或狀态的終止。例如:戰争結束後,社會動蕩逐漸寖息,百姓生活回歸平靜。
若需其他詞語的解析或更具體的例句,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解答。
《寖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
《寖息》由“宀”和“心”組成,部首為“宀”。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寖息》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很可能是近現代的創制詞彙,沒有明确的古代來源。
《寖息》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寖息」。
因為《寖息》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古代并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的記載,所以沒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這對母子關系非常密切,他們之間簡直寖息相依。
2. 這個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近義詞:緊密、互相關聯、纏綿不絕
反義詞:疏離、疏遠、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