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複命。奉命辦事完畢,回來報告。書信中亦用作謙詞。《史記·太史公自序》:“奉使西征 巴 蜀 以南,南略 邛 、 笮 、 昆明 ,還報命。”《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王兄 暫請回步,來早定當報命。”《老殘遊記》第十八回:“ 白公 道:‘差你往 齊東村 明查暗訪,這十三條命案是否服毒?有什麼别樣案情?限一個月報命。’” 魯迅 《書信集·緻羅清桢》:“至于交換木刻,則因為我和那邊的木刻家,均無直接交際,忽有此舉,似稍嫌唐突,故亦無以報命。”
(2).猶報聘。《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匈奴 遣使來獻,使中郎将報命。”《周書·蕭詧傳》:“ 太祖 又令 榮權 報命,仍遣開府 楊忠 率兵援之。”
“報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完成任務後向上級回複或彙報,屬古代行政、公務場景常用語。例如:
外交禮節
特指答謝性回訪,如《後漢書》記載漢光武帝時期“匈奴遣使來獻,使中郎将報命”,即外交使節往來中的禮節性回應。
書信謙辭
古代書信中用作謙詞,表示“将按吩咐執行後回複”,如《初刻拍案驚奇》中“王兄暫請回步,來早定當報命”。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提到“祈求命運”的宗教含義,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建議以高權威古籍用例為準。
報命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拆分部首為扌(手)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報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在古代的信仰體系中,人們普遍認為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命運,而命運的走向可以通過祭祀和神靈庇佑來改變。因此,“報命”這個詞用來描述通過祭祀等方式尋求神靈庇佑,以轉變或改善命運。
在繁體字中,“報命”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報命”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上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個使用“報命”一詞的例句:
他希望通過祈禱和祭祀來報命,以期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下是一些與“報命”相關的組詞:
報答、報應、命運
以下是一些與“報命”近義的詞彙:
祈求、禱告
以下是一些與“報命”反義的詞彙:
放棄、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