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晩飯的意思、晩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晩飯的解釋

1.晩上吃飯。

2.晚上吃的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晚飯(wǎn fàn)指傍晚或晚上食用的正餐,是漢語中表示一天中最後一頓主餐的常用詞彙。以下從詞典釋義、引證與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指日落後至夜間食用的餐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釋義:"一天中的最後一頓飯,通常在日落之後吃。"

  2. 時間範疇

    區别于"午餐",特指傍晚至深夜前的正餐。古漢語中亦作"哺食"(《說文解字注》)。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古代文獻引證

  1. 唐代用例

    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絺衣挂蘿薜,涼月白紛紛。晚飯 越中行,沙邊待小群。"

    注:此處反映唐代文人生活中"晚飯"作為夜間休憩前的飲食習俗。

    來源:《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四。

  2. 宋代民俗記載

    《東京夢華錄》載汴京夜市:"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晚飯 市賣蛤蜊、螃蟹等。"

    來源: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馬行街鋪席",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文化與社會内涵

  1. 家庭團聚象征

    傳統農耕社會中,晚飯因全家結束勞作共餐而被賦予親情聯結的意義,此意象常見于民俗諺語(如"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來源: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2013年重印版。

  2. 禮儀規範

    《禮記·内則》要求"羹食自諸侯以下至于庶人,無等",但貴族晚飯("夕食")需遵循分餐制與食序禮儀。

    來源:《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校注本。


四、字形演變考據

"晚"原寫作"晩"(日本漢字保留此形),《說文解字》釋:"晚,莫也。從日免聲。"段玉裁注:"日暮而免事,故為晚。"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晩飯”是“晚飯”的異體寫法,實際含義與“晚飯”完全相同,指一天中的第三餐,通常在傍晚或日落後食用。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字形說明
    “晩”是“晚”的異體字,多見于日本漢字(如日語“晩ごはん”),但在現代标準簡體中文中規範寫法為“晚”。需注意書寫時使用“晚飯”以避免混淆。

  2. 詞義解析
    指日落後至睡前時段的主餐,部分地區也稱“夜飯”。例如:“他每天六點吃晩飯”即“他每天六點吃晚餐”。

  3. 文化延伸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晚飯常被視為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部分地區有“早吃飽,午吃好,晚吃少”的飲食俗語,強調晚餐適量原則。

若需了解具體飲食習俗或地域差異,建議提供更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不子差謬稱制晨鹄雌花詞頭催化裂化定光佛杖肥秩分劑剛材告劾更深過不及漢碑額寒谷回春汗位洪河回春妙手鬋髻叽裡旮旯兒進刀紀事體九終踽步峻阻伉俠枯骨之餘勞拙燎煙镂冰縷細棉蕾鬧腮胡辟難頗險千長渠堨渠梁榮伍戎章三十六陂撒嘴上骈聖國恃賴十生九死失贓書閤順手牽羊堂牒跳鞋聽治土蠶塗筍萬夫汪翔縣斷小閑瑕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