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德的意思、材德的詳細解釋
材德的解釋
才與德。 唐 韓愈 《送廖道士序》:“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間,而吾又未見也。”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 楊凝 、 孟叔度 以材德顯名朝廷。”
詞語分解
- 材的解釋 材 á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資料:材料。教(刼 )材。素材。題材。就地取材。 能力,資質:材幹(刵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刼 )。 棺木:壽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材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才與德”,即才能與品德的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材德”由“材”(才能、資質)和“德”(品德、德行)組成,指個人兼具才能與道德修養的品質。古代文獻中常以此評價人物的綜合素養。
-
單字拆解
- 材:
指木料、原材料,引申為人的資質、能力,如“因材施教”。
- 德:
指道德、品行,強調内在修養與善行,如“德高望重”。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古代典籍引用
唐代韓愈在《送廖道士序》中提到“材德之民”,指兼具才能與德行的人。另一篇《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中,亦用“材德”形容官員的傑出品質。
-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材德”多用于強調對人才的綜合要求,如教育或人才選拔時注重“德才兼備”。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德才兼備、才德雙全。
- 反義詞:才疏德薄、德不配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及韓愈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材德(cái dé)是指人的品質、品德的積累,注重人的道德和素質。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心,分别表示“木材”和“内心”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7畫。材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屬于傳統的價值觀念。
在繁體字中,材德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時候,材德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含義仍然是指人的道德和品質。
以下是關于材德的一些例句:
1.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的材德有很大關系。
2. 培養好學生的材德非常重要。
3.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注重自己的材德修養。
與材德相關的組詞有:材德教育、材德培養、材德評價等。
近義詞:品德、德行、道德、修養
反義詞:堕落、品質低劣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