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 背明國 所産的一種麥。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宣帝 地節 元年﹞ 樂浪 之東,有 背明 之國,來貢方物……有延精麥,延壽益氣;有昆和麥,調暢六府。”
“昆和麥”是一個古代傳說中的植物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昆和麥”出自晉代王嘉的《拾遺記·前漢下》,是傳說中“背明國”進貢的一種特殊麥類,與“延精麥”并列提及。據記載,其功效為“調暢六府”(即調理人體六腑功能)。
文獻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拾遺記》,描述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位于樂浪(今朝鮮半島北部)以東的“背明國”向漢朝進貢的物産,包括兩種麥類:延精麥(延壽益氣)和昆和麥。
字形與單字含義
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異域作物的想象,常被歸類為神話或志怪文學中的虛構物産,體現漢代人對養生與神秘事物的關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見、4)及《拾遺記》原文。
昆和麥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表示一種特定的意思。下面将會逐一介紹它們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昆字的部首是日,總共有五畫。麥字的部首是麥,總共有六畫。
昆和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拼音是kūn hé mài。昆和麥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是:友誼和友善、友情和友好。
在繁體字中,昆的形狀保持不變,而麥字變成麥。
在古代漢字中,昆的寫法略有差異,字形上有一些變化。而麥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他們之間的昆和麥,維持了多年的友誼。
昆和麥不常見于其他組詞中,通常以單獨使用為主。
昆和麥的近義詞有:友誼、友情、友好。
昆和麥的反義詞有:敵意、敵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