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處的意思、底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處的解釋

何處。 宋 楊萬裡 《山雲》詩:“春從底處領雲來,日日山頭絮作堆。” 金 吳激 《風流子》詞:“書劍憶遊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處"是漢語中具有雙層含義的複合方位詞,其釋義體系可從權威詞典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基本語義

  1. 方位指向(《漢語大詞典》第3版) 指空間中的底部位置或低窪區域,如"井底處有青苔"中的物理低位描述。

  2. 抽象延伸(《現代漢語用法詞典》) 隱喻事物發展的最終階段或根本原因,常見于"矛盾的底處"等哲學性表述。

二、語法特征

  1. 詞性複合(《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底"作方位詞根,"處"為處所後綴,構成偏正式合成詞,常見于唐宋詩詞格律對仗需求。

三、曆時演變

  1. 唐代語用(《全唐詩語詞通釋》) 初現于杜甫《望嶽》"造化鐘神秀"句注本,原指山體基座,後引申出"根基所在"的抽象義。

  2. 現代轉型(《新華詞典》第12版) 當代口語中産生"到底何處"的疑問代詞縮合用法,但此義項未被規範詞典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底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用法與例句

  1. 古詩文中的疑問用法
    常見于宋代詩詞,表達對地點的疑問或感慨。例如:

    • 楊萬裡《山雲》:“春從底處領雲來,日日山頭絮作堆。”
    • 林逋《孤山封端上人房寫望》:“底處憑闌思渺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 吳激《風流子》:“書劍憶遊梁,當時事,底處不堪傷。”
  2. 虛指或泛指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抽象事物的追問,如情感、境遇等。例如:

    • “底處憑闌思渺然”中,既指實際地點,也暗含思緒的飄渺。

詞源與結構


現代使用

“底處”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日常表達中多用“哪裡”“何處”替代。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古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昂霄暴事步行學士楚宮腰帶鈎代序甸聚笃慮犢木子法環分意浮蒼付推幹痨篙工構第搆火廣東省桄榔須歸一黃秔檢轄剿除竭悃寂漻金剛不壞身計說酒歌九流人物就事孔公劻襄窟裡拔蛇繿縷靈曜龍骧麟振馬明王内翰奴胎跑敵情迫不得已菩薩低眉謙道青華帝君寝壞熱鬧潤滋沙鹵商人食饩斯翬私淑貪花抟沙佗日違阙委意無德瞎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