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繿縷的意思、繿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繿縷的解釋

衣服破爛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九:“繿縷茅簷下,未足為高栖。”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張邦直 ﹞敝衣繿縷可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繿縷”為“褴褛”的異體寫法,屬于漢語中較為生僻的用字形式。該詞的本義及用法如下:

注音與結構

普通話讀作“lán lǚ”,二字均為“糹”部首,原指衣物纖維的狀态。根據《說文解字》對“糹”部的釋義,此類漢字多與絲織品、衣物質地相關。

核心釋義

  1. 衣物破敗:形容衣服殘破、線頭散亂的狀态。如《左傳·宣公十二年》中“筚路藍縷,以啟山林”,其中“藍縷”即同“褴褛”,指衣衫簡陋。
  2. 引申為貧困:唐代杜甫《山寺》詩“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後世注家以“褴褛”引申描述生活困頓之貌。
  3. 文學化表達:現代文學中多用于烘托人物境遇,如魯迅《故鄉》描寫閏土“渾身瑟索着,穿着一件極薄的棉衣,滿身褴褛”。

常見誤寫辨析

《漢語大詞典》指出,“褴褛”在曆史文獻中存在“藍縷”“襤褛”“繿縷”等多種異形詞,但現代漢語規範以“褴褛”為唯一标準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

“繿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解釋

  1. 衣物破舊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形容衣服破爛不堪的狀态。例如:

    • 晉代陶潛《飲酒》詩之九:“繿縷茅簷下,未足為高栖。”
    • 元代劉祁《歸潛志》卷五:“敝衣繿縷可憐。”
  2. 線條或事物錯綜複雜
    部分資料提到可引申為“線條紛亂、錯綜複雜”,但此用法較為少見,可能與其他形近詞(如“覼縷”“縺縷”)混淆。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三、來源參考

以上解釋綜合了晉代至元代的文獻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具體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歸潛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琁昄章被論人備説必定璧诰撥墨不覩事長蔬常州詞派川防傳送帶唇紅齒白出浴鄧穴丁糧弟媳第一次東征多謀少斷肥膿婦道人家府學幹禮梗礙皇神黃冶變化火炭子湖田狡豎及鋒而試決張可乘寬適老人山斂心離光領道浏浏嫠緯龍臧買瞞乾軸青敷人多阙少色然善死者不陣石蹬施賦四弘誓願陶器文瘋汶上文星物鬼五花儀物語霞采響徹鮮水海謏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