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n article used in lieu of a preface (或by way of introduction)]
(2) 代替序言或引言的文章
(3) 代,更代;序,次序。代序,遞相更代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
(1).時序更替。《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王逸 注:“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來,以次相代。”《南史·宋紀上》:“明晦代序,盈虧有期。” 清 趙翼 《春興》詩:“東風桃柳一番新,又是陽和大地春,代序屢遷身易老,物華方富我寧貧。”
(2).指家族的世次,世系。 唐 韓愈 《平陽路公神道碑銘》:“惟 路氏 遠有代序。自 隋 尚書兵部侍郎諱 袞 四代而至 冀公 。”
(3).放在書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書序之體的文章,稱“代序”。
代序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分别對應文學和時序領域:
指放在書籍、文集正文前,替代傳統序言的文章。這類文章通常由作者或他人撰寫,以評論、隨筆、書信等形式闡述作品主旨、創作背景或相關思考,功能與序言相同但形式更自由。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将“代序”定義為“代替序言的文章”(如《紀念劉和珍君》是魯迅為《華蓋集續編》所作的代序)。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用法并舉例“以文代序”。
古漢語中表示季節、時代的依次輪換,強調時間推移的自然規律。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引《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序,次也。春往秋來,以次相代。”
王力《古代漢語》注釋:“代序即時序更疊”。
現代漢語中,“代替序言”為常用義,“時序更替”屬文言遺存,多見于引用古籍或詩文創作。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代序”一詞包含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代替序言的文章
指書籍或著作前用來替代傳統序言的獨立文章,通常有自定标題。例如,一篇與主題相關的論文或散文可作為“代序”置于書前,起到引導讀者理解全書的作用。
時序更替
源自《離騷》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描述季節、時間的自然輪替現象,如春秋交替、日月輪轉。
家族世次或世系
指家族傳承中的輩分次序,如唐代韓愈在《平陽路公神道碑銘》中提到的“路氏遠有代序”,強調家族延續的脈絡。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離騷》及韓愈相關文獻(來自、5、9)。
敝帚自享不着家補助碜話楚壼從妹翠妫刀脊登答鼎躍二類反忤綱目體光子滾燈還返皇急黃稑米回絕加號尖筆降辂講情戒殺矜眷衿佩浚發摳門兒練實路台門類明潔末篇呢喃細語平心定氣憑虛钤記青蠅點璧親上做親栖逸日下乳臭子試刊詩論十指有長短霜草談兵饕殘恬不為意天隱題缺通時達變通知書屯圮绾發違廢向隅而泣賢好謝臨川謝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