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德的意思、無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德的解釋

(1).謂言行不合社會的準則和規範;沒有德行。《左傳·闵公二年》:“無德而祿,殃也。”《國語·晉語九》:“君子哀無人,不哀無賄;哀無德,不哀無寵。”《史記·龜策列傳》:“漁者利其肉,寡者貪其力,下為不仁,上為無德。”

(2).指無德行之人。《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鬼神不順無德,災殃将及吏人,朕甚懼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誅罪,則6*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則6*民受賞而無德也。”

(4).見“ 無德而稱 ”。

(5).見“ 無得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無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無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不具備高尚的品德或道德敗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字面與核心含義:

    • “無”表示“沒有、缺乏”。
    • “德”指道德、品行、操守。
    • 因此,“無德”最直接的意思就是缺乏道德修養,品行不端。它描述一個人行為不符合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自私自利,沒有仁愛之心或正義感。
  2. 引申義與語境用法:

    • 道德缺失: 指在行為上表現出嚴重的道德缺陷,如背信棄義、損人利己、冷漠無情等。
    • 品行惡劣: 形容人的品質低劣,行為令人不齒。
    • (古語中)不施恩德: 在更早的文獻中(如《左傳》),有時指在位者不施恩惠于百姓。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有“無德而祿,殃也”的說法,意指沒有德行(恩惠)卻享受俸祿,會招緻災禍。不過現代漢語中此用法已不常見,主要指個人品德的缺失。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缺德、不仁、不義、卑劣、邪惡(程度更深)。
    • 反義詞: 有德、仁德、高尚、賢良、正直。

權威參考來源:

(重要說明:由于未能檢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網絡版)關于“無德”詞條的有效且穩定的公開鍊接,以上來源僅列出權威出版物名稱。建議讀者查閱這些權威詞典的紙質版或通過可靠的學術數據庫獲取最準确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無德”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無德”指缺乏道德修養,言行不符合社會準則和規範的人或行為。其核心在于強調對道德準則的缺失,如《左傳·闵公二年》提到“無德而祿,殃也”,警示無德者獲取利益會招緻災禍。


二、詳細解析

  1. 社會規範層面
    指個人行為違背社會公認的道德标準,例如損人利己、背信棄義等。
    《國語》中“哀無德,不哀無寵”進一步說明,古人更重視道德缺失而非物質匮乏。

  2. 哲學延伸
    在《道德經》中,“無德”被解釋為偏離“德”的基本屬性。例如“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指若行為僅停留在形式而失去道德本質,則仍屬“無德”。

  3. 分類與關聯概念
    與“失德”“缺德”等詞不同,“無德”更強調根本性的道德缺失,而非暫時或部分的道德瑕疵。


三、用法示例


四、總結

“無德”既是對個人品行的否定評價,也蘊含傳統文化中對道德準則的重視。其内涵從具體行為規範延伸至哲學思辨,需結合語境理解。更多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道德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誅白頭疊雪邦治保正巉崖陳霸先赤紫雠忿寸善片長等樣簟紋如水斷頭斷嶂黩刑防拓峯巅風爐分角器焚劫福不重至,禍必重來幹貌顧自河勢家諱堅固艱辛金步搖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楛箘锒镗累死累活悶雷謀事在人墓田難爲粘皮帶骨滂汩碰勁偏心率被發詳狂起棟情鑒清允箐砦搉茶日見飒纚桑間之音閃動蛇蠍石笈師期聽事聽診器團總支土酒萬指無服閑話躞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