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study personally under master] 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學問并尊之師的,稱之為私淑
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
私自敬仰而未得到直接的傳授。《孟子·離婁下》:“予未得為 孔子 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趙岐 注:“淑,善也。我私善之於賢人耳,蓋恨其不得學於大聖也。”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雖以 熹 之不敏,亦幸私淑而與有聞焉。” 明 唐寅 《谒故福建佥憲永錫陳公祠》詩:“私淑高風重拜謁,秋林殘日古城西。”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青年的九月》:“自己承認衷心私淑的是‘ 克列晏梭 是吾師’。”
“私淑”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傳統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未親身受業于某人,但通過其他途徑敬仰其學問并尊之為師的行為或關系。例如孟子雖未直接師從孔子,卻通過孔子門人學習其思想,自稱“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
相較于網絡用語“粉絲”,“私淑”更強調系統性學術承繼而非單純崇拜。例如研究某位哲學家的學者雖未親聆教誨,但通過著作深研其思想,可視為現代意義上的私淑。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人物私淑案例,可參考《孟子》原文或儒家師承研究文獻。
私淑(sī shū)是一個古老的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私淑的第一個字是“私”,屬于“禾”部首,拼音為“sī”,由“示”和“禾”兩個部分組成,總共包含了七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淑”,屬于“水”部首,拼音為“shū”,包含了11個筆畫。
私淑一詞來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意為私下尋求學問,向某個人或某些人專門請教學術和道德等問題。在繁體中,私淑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不同于現代漢字,私淑在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然而,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提供準确的古代寫法,請參考相關古代漢字資料。
1. 他一直私淑經典,對古代文學有着深厚的造詣。
2. 孩子私淑他的導師,以求在學業上有所突破。
私淑可以組成其他詞彙,如“私淑名師”、“私淑先賢”等,意指專門向某位著名教師或前輩學習。
尊其,悟道,悟理,跟隨
違背,背棄,不順從,不效從
以上是對于“私淑”這個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