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抟沙的意思、抟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抟沙的解釋

(1).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宋 蘇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訂盟聞難》:“暫時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滬渎唱和詩序》:“時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館中,飲酒賦詩。乃不數日即為摶沙之散。”

(2).比喻團結人民。 清 秋瑾 《感懷》詩:“摶沙有願興亡 楚 , 博浪 無椎擊暴 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抟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比喻聚而易散
    指像用手捏沙成團一樣,表面聚合但實則松散,形容事物或人際關系雖暫時聚集卻難以持久。
    例句:蘇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中“親友如抟沙,放手還復散”,即以沙團易散暗喻親友離别之易。

  2. 比喻團結人民
    清代秋瑾在《感懷》詩中引申為凝聚民衆力量,如“抟沙有願興亡楚”,表達團結抗争的意願。

二、使用與延伸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核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抟沙的意思

“抟沙”是一個成語,意為用手将沙土反複揉捏而成形。也形容用巧妙的方式排除雄心壯志或偉大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抟沙”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8畫。

來源

“抟沙”的來源出自《莊子·養生主》:“然則抟沙複也。瞻彼阜而琴日新筝養正聲,亦複然。”意為對沙土進行反複揉捏,類似于琴筝琢磨琴音的過程。

繁體

“抟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抟沙”的寫法為“攺沙”。具體的字形可以參考古代字典。

例句

他用心良苦,不知抟沙幾番,終于成功地排除了困擾多年的難題。

組詞

- 按照抟沙的方法,把夢想變成現實。
- 他對學習有着抟沙般的耐心和毅力。
- 通過抟沙,他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近義詞

揉土、搓沙、抓沙

反義詞

輕易、隨意、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