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鈎的意思、帶鈎的詳細解釋
帶鈎的解釋
束腰革帶上的鈎。一端曲首,背有圓鈕。或作動物形,或鑄有花紋,不一。多用銅制,亦有用鐵或玉等制作者。《史記·齊太公世家》:“﹝ 管仲 ﹞射中 小白 帶鈎。” 清 桂馥 《劄樸·覽古》:“餘見古銅帶鈎數十枚,皆作螳螂形。”
詞語分解
- 帶的解釋 帶 (帶) à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帶子。皮帶。領帶。一衣帶水。 像帶子的長條物:帶鋼。帶魚。聲帶。 車輪胎:車帶。外帶。 區域:地帶。溫帶。 佩戴,披挂:帶孝。帶劍。 隨身拿着:攜帶。帶挈。
- 鈎的解釋 鈎 ō 見“鈎”。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帶鈎”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帶鈎”指古代束腰革帶上的金屬鈎,主要用于固定腰帶,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其材質多為銅制,也有鐵、玉等材質,常見動物形(如螳螂形)或鑄有花紋。
二、曆史與文獻記載
- 《史記》典故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管仲曾射中齊桓公(公子小白)的帶鈎,後齊桓公即位未追究,成為曆史典故。
- 清代考據
清代學者桂馥在《劄樸·覽古》中提到,他見過數十枚古銅帶鈎,多呈螳螂形态,印證了其工藝特征。
三、形制與用途
- 結構:一端彎曲為鈎首,背部有圓鈕,便于固定腰帶。
- 裝飾性:作為身份象征,常以錯金銀工藝裝飾,如《墨子》提及“鑄金以為鈎”。
- 演變:從實用器物逐漸發展為禮儀配飾,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稱其為“古革帶之飾”。
四、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帶鈎”作為成語,比喻“暗中圖謀”,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文化意義
帶鈎反映了古代服飾文化與金屬工藝水平,如《莊子》中“竊鈎者誅”的“鈎”即指帶鈎,側面體現其社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帶鈎」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具有鈎子形狀或附帶鈎子的物體。該詞的部首是「钅」,字形結構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钅」部,右邊是「占」部。根據筆畫順序,「帶鈎」一詞總共有11個筆畫。
「帶鈎」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漢字寫法,用以表示具有鈎子的物體。在繁體字中,「帶鈎」的字形仍然保留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帶鈎」的字形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帶鈎」的例句:
這把鑰匙帶鈎子,方便攜帶。
一些與「帶鈎」相關的詞彙有:勾子、挂鈎、鈎子等。這些詞都與具有鈎子形狀或附帶鈎子的物體有關。
反義詞方面,與「帶鈎」相對的詞彙可能是沒有鈎子的物體,例如:平面,普通的鑰匙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