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歸壹 ”。1.統一;一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緻化歸一,分教斯五。” 宋 蘇轼 《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所貴議論歸一。” 宋 葉適 《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與人主意合,則雜家異學始絀,而歸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話碑集錄》附錄一《重編百丈清規聖旨》:“教 大龍翔集慶寺 笑隱長老 為頭,揀選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歸一者。”
(2).猶規矩。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歸一?我是第一個歸一的人。”
“歸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統一與一緻
源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緻化歸一,分教斯五”,指事物歸于統一或達成一緻狀态。宋代蘇轼《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中“所貴議論歸一”也強調觀點的一緻性。
回歸本源
現代引申為“回歸原點”,如“九九歸一”表達萬物循環後回到初始狀态。
在四川方言中,“歸一”表示完成、完善或妥當,例如:
該詞核心含義是“統一性”與“完整性”,具體語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歸一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歸”字是由“回”字和“至”字組成,表示回到原本的狀态;“一”字則表示整合、統一的意思。
“歸”字的部首為彳(chuò)部,總筆畫數為10;“一”字的部首為一(yī)部,總筆畫數為1。
“歸一”一詞來源于《易經·系辭上篇》中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意為天下事物皆由最原初的狀态開始,統一後形成繁衍萬象。
在繁體字中,“歸”字寫作「歸」,“一”字寫作「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歸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包括“⺈+艹+冖”、“⺈+台+灬”等,而一字的古代寫法中有“日”、“一”等。
1.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最終要達到歸一的目标。
2. 隻有将各個部門的力量統一起來,我們才能實現歸一的管理。
歸一化、歸一化處理、歸一化分析
整合、集中、合一
分散、分離、分割
【别人正在浏覽】